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一路曲折并一路坚持的博士感悟(转帖 作者mason80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8 13: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路曲折并一路坚持的博士感悟(转帖 作者mason802)

专业:可以不说么?

   
    小虫我07年本科毕业于西部某211高校(高考学校与专业都是调剂的),同年考研调剂到中部某二本高校(考研复试被刷被调剂学校),09年硕士提前毕业考博到东部某211高校(考博因为名额被调剂导师),2011年通过国家公派联培到美国某理工学院。一路顺长江而下,以至跳入太平洋。论文已送盲审,就等9月回国立即答辩。现已拿到国内1个985高校与2个211高校教职offer,且985高校同意提供一间60平米独立实验室,另2个211高校答应解决家属工作,等回国与导师商量后再做最后抉择。当然我这个工作不是最好的,实验室的童鞋们都留上海了,进了非常不错的单位。
    回想起着硕士两年,博士三年的日子,既有刚到实验室面对陌生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以及全新的研究课题时的那份丝丝胆怯与恐惧;也有课题组大伙经常出去聚餐K歌时的那份甜甜欢歌与笑语;既有在实验室连续几个月实验都得不出有用数据而无比沮丧以至想把整个实验室都全部砸掉的那份想哭的冲动;也有课题在不经意间取得丁点突破而无比兴奋以至庆幸自己当初坚持而没有放弃的那份喜悦。
以下是小虫的一些硕博感悟,与各位虫子共享。

   1-不宜妄自菲薄,要脚踏实地做事

    与很多虫子情况不一样,很多虫子是第一学历为二本,以后为211或985,小虫我读研却是从211到普通二本。刚开始心里也接受不了,但经过慢慢调整,也就觉得不要太在乎这些211名头(也许是实属无赖了),二是要自己多学会做一些事情。在硕士期间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无聊交代我什么事情,小虫我总是尽快尽好地完成,很多时候午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候回宿舍大门都已经关了。这样导师就发现让我做事情很有效率,于是项目中的小课题都让我来做,并且导师有很多好的idea都让我去实现一下,各种实验接触得越多,很多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慢慢产生且会越来越多。
    刚读博士的时候,系里一个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给我们新生讲科研分享,说我们现在不要去想毕业以后怎样?好不好找工作?只需埋头做科研,多出成果,毕业的时候自然offer就来了。当时我也很不以为然,觉得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现在发现确实是这样,对于一个普通没有背景博士生来说,只需多出成果。只要你毕业的时候足够优秀,很多用人单位还是很欢迎你的。对于出身不好的博士生,你就更需要多出成果,如果你不只是优秀,而是卓越,用人单位估价就不会太在乎你的出身了。

    2- 主动学习,不要计较吃亏

    小虫刚上研究生的时候,看到其他同门(本科也是本校的)都已经在做一些事情,自己却只是上上课而已。就找到导师要求分一些事情给我,当时导师也不是很了解我,就让我在顶楼用粉碎机把羊毛磨成粉,很简单但也很辛苦的工作,因为粉尘很多。当时我只要是有事情做就很高兴了。就这样磨了一个多月。同时当时看到有师兄师姐忙的时候也都主动去帮忙。记得08年初那场雪灾,有一天很早导师叫我去外面买一瓶试剂,一个师兄做实验急需的,我走了好久却找不到那个代理处,而那么厚的雪使我的鞋底裂开了,两只脚完全浸在雪里,很痛,一个大男生,打一把伞,眼泪也止不住哗啦啦地流,心里也感觉很委屈,不过后来想想师兄也是走不开,自己辛苦一下也没什么。其实这样自己是累了点,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同时师兄师姐也会记得你的好,以后也会给你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当时确实是做自己实验时师兄师姐总会给我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有时候去其他学校做测试,总是要看看有没有需要我帮他们做测试的,学生阶段就是要以多学东西为己任,而不要太在乎吃亏神马的。
    读博士的时候,很多新东西都不是很了解,更是要主动向实验室的其他同门请教。绝大多数人都会将心比心的,人家如何待你也就是你如何待得别人。

   3- 循序渐进,早发文章

    有些人很鄙视文章多的人,总感觉人家在灌水,他们觉得不发则已,要发就发nature,science之类。每人背景、经历与学术水平不同,看发文章角度也自然不同,不能说谁对谁错,而是要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文章之道来。博士毕业除了很牛的背景之外,还能看什么?只有文章。文章质量与数量虽然不是唯一评判标准,但绝对是很重要的一条标准。
    对于普通的硕博研究生,大多数的导师也都很普通,毕竟院士,千人啥的是少数。发文章可以慢慢来,从很普通的期刊到很普通的SCI期刊一直到学科顶级期刊,因为一口能吃成胖子的很少很少。小虫我硕博阶段一共有10来篇一作SCI,在研一下学期发了第一篇普通中文期刊,让自己也受了很大鼓励。因为做的实验不少,自己也想了很多idea,投了几篇中文后就想试试SCI,在各位师兄师姐指点下,在研二上学期开始投第一篇SCI,很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几经波折,结果还好。慢慢后来又投了几篇,在硕士几篇SCI期刊虽然很一般,但却让我明白了如何写SCI。因为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在博士阶段SCI都基本上发表在领域top期刊上。如果没有硕士的基础,博士阶段又如何能比较容易发top期刊呢?所以发文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不一定非要一开始就要发top期刊,当然能发固然最好了。
    对于早发文章,绝大多数博士生毕业都有SCI发表要求,所以心中一定要有早发文章的打算,待实验有一定结果就尽快地整理与分析,尽快撰写论文,而不是等导师说你可以写文章了才开始下笔。现在直博生越来越多,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估计觉得很难,但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先写,再多做修改。有了第一篇文章后,会让你觉得发文章也不过如此,从而让自己少了毕业压力之外还可以让自己越发自信,从而剑指top期刊。

   4- 多看paper多交流会产生idea

    现在有一个非常具有突破性的idea机会已经很小了,绝大多数创新都是小敲小打。毕业课题需要有创新性,投SCI文章也要有创新性,这些idea从哪里来呢?除了导师的指点外,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多看paper,多和其他人交流。多看领域内online的最新文章,看看文章里有什么不足,或者如何将其与自己课题联系起来,看文章一定要多思考;和其他人交流时,也多想想其他人想法里有什么不足,如何将他人的思想与自己课题联系起来,交流时一定要用心,如果有一点成功,一个idea不就产生了吗?经常看到很多虫子抱怨自己idea被其他人剽窃了,其实如果自己有了好的idea一有条件马上去实现,而不要老是自己想着等有合适的时间再去做,世界如此之大,比自己聪明的人又何其多?你能想到的人家不能想到吗?

   5- 不要抱怨,主动创造科研条件

    很多虫子说自己导师没课题,不具备实验条件,从而让自己的满腔科研热忱却无处施展。我在国内的时候运气很不错,硕博二位导师实验条件都很不错。刚到美国的时候,外导偏向与公司合作,我们也是经常在实验室为公司做一些样品,而表征与测试完全没有。虽然可以申请专利,但我也想在做好工艺的同时多发些文章。在对这些样品的改性上我有一些idea,可外导实验室的条件根本就不能实现。因为经常和其他同学聊一些课题的事情,发现一个同学有一个刚退休系主任的实验室钥匙,而这个实验室设施很齐全却一直空置。便将这个同学的钥匙借来,自己花钱从国内买了一些试剂过来,在那个实验室里做了一些实验。
    自己导师实验室条件不好的时候,尽可能地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只要你有一个做科研的心,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还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6-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个毋庸多说了,没有身体神马都是浮云。在国内的时候,我是和实验室的人每周打一次羽毛球,游泳一次,在国外的时候条件好了不少,也是每周按时去体育馆跑步,健身,羽毛球,游泳。

    7-珍惜时间

    读研期间时间过得还算很快的,一定要珍惜。我在硕博阶段在学校的时候几乎都是7点之前起床,7点半之前到工作室,几乎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到工作室的。晚上一般都是11点左右回寝室。工作时间,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已经上班的人,不要一直把自己当做学生,做实验,总结数据,看文献,和别人多讨论学术问题。如果心情实在不好,就去外面逛逛街啊,或者打打球调节一下情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2:5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