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4 12:4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目录

概述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专业培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际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科研概况概述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专业培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际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科研概况
展开编辑本段概述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成立的兰州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1988年5月在马列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系,1998年8月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系改名为国际政治系。2001年8月国际政治系、马列教研部同德育教研部合并重组,成立国际政治系(保留马列教研部、德育教研部机构设置)。2004年2月为了适应兰州大学所确立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学校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在原国际政治系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另外中亚研究所也挂靠在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6个硕士点,招收在校研究生129人,学院下设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本科专业,招收本科在校学生433人。学院还设有应用型自学考试市场营销(专升本、专科)、物业管理(专科)二个专业。学院拥有2个专业资料室和1个网络计算机室,资料室拥有10万余册专业图书以及数百种国内外报刊杂志。   学院共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讲师23人,助教6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19人。出国回国人员有5人。   近年来,政治与行政学院围绕政治学一级学科的教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各位教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潜心研究,研究课题38项,其中国家课题7项,教育部课题8项,省级课题23项。在这些科研项目中,特色明显,主要在中亚问题研究,西部边疆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政治理论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总共取得科研经费每年平均30万。在国家各级刊物上共发表文章350余篇,其中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并且有7名教师被甘肃省委聘任为政治理论宣讲团成员,占全省理论宣讲团成员的1/3。教师队伍的壮大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研究工作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为兰州大学综合性院校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基础 。   学院除做好自己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教学培养工作外,还承担全校二万余名各类学生的马列理论课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主要课程有针对硕士和博士生的《马列原著选读》(文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文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科),针对本科生的两门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两门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都是学校的重点课程和名牌课程,在全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认同。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几代人秉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兰大精神和“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为培养数以万计的兰州大学各类学生,为提高他们的政治观念、政治信念和全面素质,以及为学校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不懈努力。
编辑本段组织机构
  党政办公机构:     学院党政办公室    榆中校区党政办公室    学 院 团 委    教学科研组织机构: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国际问题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姓 名: 王学俭   职 务: 院 长   分管工作: 主持学院全面行政工作、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   姓 名: 陈彦通   职 务: 党委书记   分管工作: 主持学院全面党务工作   姓 名: 李 晓   职 务: 副院长   分管工作: 财务、行政管理、后勤、图书资料   姓 名: 刘 芳   职 务: 副书记   分管工作: 学生工作   姓 名: 张新平   职 务: 副院长   分管工作: 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公共课教学   姓 名: 汪金国   职 务: 副院长   分管工作: 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
编辑本段专业培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进程、成果、趋势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深化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认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从而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的历程。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   学科研究范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人才培养的任务在于,引导研究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以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进行学习和研究,以科学认识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   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学科概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要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二级学科来建设,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对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科研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   三、培养目标: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比较熟悉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4、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际政治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政治经济和现代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际政治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具有解决实际问题、阅读翻译、写作外文文献的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长远的发展潜力。主要课程有: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法、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新中国外交史、中外政治思想、比较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政府制度研究、边疆政治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涉外法律、涉外企业管理、世界民族与宗教、世界政党政治、中外文化比较、国别政治与经济、政治发展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专业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等。毕业生适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也可报考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精通一门外语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主要课程有:马列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学说史、行政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宣传学、青年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社会主义改革史、党的建设、逻辑学、公共关系学、邓小平教育思想概论、领导科学等。毕业生适宜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部队和科研部门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也可报考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
编辑本段科研概况
  科研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尤其在“九五”其间有长足发展,科研实力逐步显示。近三年取得国家课题7项,教育部和国务院课题6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5项。中亚研究领域有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成果也很明显。主要参加了甘肃“两课”统编教材,承担了甘肃省社科办多项重点研究项目。尤其2001年我系科研经费突破21万,超额完成学校下达任务。2002年科研经费近34万,150%完成学校的科研费任务。   2001年发表文章和著作90篇部,2002年发表文章和著作80篇部,每年人均2.2篇部,并且,今年发表的权威文章和著作有8篇,有了科研工作质量的重大突破。基本体现了以学科建设发展来促进“两课”教学的深入;以学科建设的壮大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以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的深入来带动“两课”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年份 科研项目经费(万元) 发表科研论文著作 其中权威论文著作

纵向 横向 总经费
2001年 21.60 0 21.6 83篇(部) 2篇(部)
2002年 18.61 15 33.61 72篇(部) 6篇(部)
2003年 8.3 5 13.3 73篇(部) 3篇(部)
2004年 4.2 34.24 38.44 65篇(部) 3篇(部)
合计





 来源:百度百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00: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