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生培养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9 22: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 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业(代码: 030502 )
(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  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硕士生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和良好学风;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熟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能够胜任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基本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自觉地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有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热爱并乐意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
        (2)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规律,特别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动态,对本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具有现实价值的问题能提出独立的见解,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和科学分析批判能力。能承担和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能在科学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电脑操作应用能力,至少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读、听、写、说)。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
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马






史            包括马克思主义通史与专题史研究。前者侧重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总体性研究。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的研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传播的过程、历史特点和对社会历史进程影响的研究。后者则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问题作专题性研究。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及其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化思想史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进行研究。        马捷莎 教授
朱志敏 教授
朱燕丽 副教授

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以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敏感问题为研究对象,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若干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探索实践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发展需求及路径选择。重点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领域。        杨世文 教授
王炳林 教授
孙秀民 教授
姜 威 副教授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36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课        政治2门、外语1门        7学分
学位基础课        5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        15学分
学位专业课        3门        9学分
必修环节        实践活动        1学分
        开题报告        不计学分
专业选修课        任选2门        4学分
       
        2.博士生
        总学分:13学分。
课程类别        科目和门数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课        政治1门、外语1门        7学分
学位基础课        1门        3学分
学位专业课        1门        3学分
       
        3.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4.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博士生不低于1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课程教学以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科研工作为中心,采取系统授课、专题讲座、自学、讨论、导师个别指导、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辅之以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实践。考核方式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撰写文献综述、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
        中期考核时要求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合格的同时,基本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并且已经具备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研究的能力。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2.博士生培养与考核的基本要求
        课程学习集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博士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以导师为首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指导的方式。以强化科研能力为中心,以自我钻研为基础,实行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考核。
        中期考核时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有价值的学位论文选题,并对该题目的研究状况、资料收藏、重点和难点等有整体的把握,写出内容完整的开题报告和切实可行的研究、写作计划。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 硕士生学位论文
        在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必要的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须通过开题报告,经导师和由本专业教授组成的筛选小组审核通过。
        论文必须是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应具有创新意义的见解,观点鲜明、立论有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注释规范准确。正文在2万字左右为宜。另须附500—1000字的中英文提要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论文主体部分应达到(或经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水平。
       
        2.博士生学位论文
        在充分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充分掌握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须经过填写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阶段。个人培养计划和开题报告须经过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的其他专家学者审核通过。
        论文必须是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应提出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见解,观点鲜明、立论有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注释规范准确。正文不少于8万字。另须附1000—2000字的中英文提要和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或经修改后达到)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水平;全文经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
        学位论文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组织评审、预答辩和答辩,合格者方可授予博士学位;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答辩者,经本人申请,导师组认可,可适当推迟答辩时间。对于答辩不合格者,除由学校作适当安排外,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重新申请答辩,合格后授予学位。
        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1.硕士生课程
课程
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任课
教师        学
分        学时        上课
学期




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        朱志敏        3        54        1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Selected Reading Classic Works of Marxism        马捷莎        3        54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马捷莎        3        54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Marxism        朱志敏        3        54        2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Studies on Bibliography of Marxism        尚九玉        3        54        2




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尚九玉        3        54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刘健和        3        54        2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杨世文        3        54        2




课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研究        Research on Foreign Social Though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张胜军        2        36        3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Study of Ideology Theory        王炳林        2        36        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王炳林        2        36        3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 of Marxism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刘小林        2        36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范畴研究        Research on Principle and Categories of Marxist Philosophy        徐 斌        2        36        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Economy        刘建和        2        36        3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The Spread History of Marxism        姜 威        2        36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The Frontiers of Marxist Theory        杨世文        2        36        3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Studies on Marxist Economics in Foreran Countries        熊晓琳        2        36        3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Religious Theory of Marxism        尚九玉        2        36        3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张立成        2        36        3
       
        2.博士生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任课
教师        学分        学时        上课
学期
学位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Special Topic of the History of Marxism Evolution        马捷莎
朱志敏        3        54        1
学位专业课        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World and Marxism Development        杨世文
王炳林        3        54        1
       
        课程内容简介
硕士学位基础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起源与流变、发展规律、方法论、研究程序、数据集合的应用、调查研究法、实验法、模拟法、心理分析法、统计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计算机应用等。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Selected Reading Classic Works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引导学生分析选读文本的历史背景,总结理论内容,探讨其理论意义及当代价值。主要涉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及序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毛**的《实践论》等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彼此贯通的若干重大理论的研究,注重其科学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准确判断与合理推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观察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传播的过程、历史特点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突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Studies on Bibliography of Marxism)(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国内外各种版本进行研究,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文献、文件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
硕士学位专业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其理论的内在脉络、其理论对其时和后世的影响,在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的全景中,使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认识其现实价值。课程大纲: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客观环境、主体动因;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孕育阶段1842——1844年);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阶段1845——1848年);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验证、发展阶段1848——187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晚期(补充阶段:1873-1895);列宁哲学形成的客观条件、主体因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的阐发:《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年);唯物辩证法的集中论述:《哲学笔记》(1914-1916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史前时期、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终结和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萌芽时期、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当代价值,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领会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和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这一重大课题。
硕士学位专业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The Frontiers of Marxist Theory)(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前沿或热点专题研究成果,注重发掘与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范畴与判断的思想,并作开拓性探索,同时大胆提出新范畴,做出新判断,并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对重大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探讨与争鸣。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研究(Research on Foreign Social Though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想潮流。主要涉及未来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及“第三条道路”等理论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研究(Study of Ideology Theory)(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理论,包括意识形态的一般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西方意识形态理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理论,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专题研究(Special Topic of Basic Principle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对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毛**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Special Topic of Marxism in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发展与特征;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及其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毛**、邓小平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具体内容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发展与特征;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等人的思想观点及其评价);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范畴研究(Research on Principle and Categories of Marxist Philosophy)(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哲学范畴与哲学原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历史发展;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创新。
                主要讲授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及内涵;“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人口、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生态恢复的途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Economy)(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有机融入十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各阶段的走势状况与政策实践,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包括熟悉指标体系,会看宏观经济实证分析的文章和有关的经济学文献;逐渐培养学生会作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有关政策比较分析的能力。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Studies on Marxist Economics in Foreran Countries)(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贡献;苏东社会主义经济学;当代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借鉴、发展和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The Spread History of Marxism)(2学分/36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外主要的社会主义派别,重点研究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欧洲共产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以了解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拓宽理论视野,并能正确分析和把握这些主要流派,为专题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分专章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以后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包括传播的路径、主要传播者、传播的高峰及其传播的结果,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从而说明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改造中国理论武器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Religious Theory of Marxism)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观点;毛**、邓小平等**领导人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中国***关于宗教问题的决议、方针、政策等。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主要讲授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主要内容、方式与方法;总结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探讨当代社会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博士学位专业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Research on Special Topic of the History of Marxism Evolution)(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传播的过程、历史特点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文化思想史基本理论问题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
        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World and Marxism Development)(3学分/54学时)
                主要讲授和研究:全球化时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前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式;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发掘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集中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社会发展观问题、异化理论、跨越论问题、社会时间理论、价值伦理问题、现代性问题及“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阐释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展现在全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应该具有的理论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所应该具有的理论特色,发掘马克思主义永不磨灭的时代价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4:09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