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猜题压题,而非踏踏实实全面复习
先说英语。每年猜题押题的焦点集中在作文。今年的作文押题资料尤其以黑博士,IQ博士的最多;各个辅导班,“权威老师”也不甘示弱,少则三五篇,多则十多篇。然后大家就背呀背呀。其结果呢,就是张三说难,李四喊不会写。平心而论,今年的作文很好写,有足够的让个人自由发挥的余地。但是凭背几篇作文而不练笔是不可能写好的。靠寄希望于个别辅导班,“权威老师”的预测,简直是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不仅英语作文,还有阅读,甚至完型,希望猜到的也大有人在。我想说的是,用自己的实力来考研,不要靠机会运气.须知,考研中心的命题老师们是千方百计的避免被猜到考题的。
首先说说考试。其实政治考试题没那么难----远没有当初各个辅导班做宣传时说的那么恐怖。比如今年的那四大“金刚”:材料题只要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再仔细分析材料就可以了(通常扎实复习了的都能得7,8分左右)。论述题嘛,那些知识点只要你理解了,还是可以拿大部分分数的。综观整个考卷,答案都可以在各个辅导书上找到,可不象某些辅导班点的题---恐怕只有参加了这些班的人才答的出来。所以,还是立足于书本的好。
在说说复习。限于本篇的目的,不详细讲如何复习,只是简要谈谈,给大家提个醒:我当初考研时,有个师兄(考了87分)说政治复习无它,只是多看了几遍辅导书(他看了5遍)。我当初不信,认为是他有政治头脑,我没有。现在想想,他的话是对的。今年的政治题,真的只要把书看个几遍,就可以搞定了。根本不能靠猜题押题。况且,从命题趋势看,我认为命题人是有意识的避开政治热点,其目的是达到公平竞争。所以说一定要全面扎实的复习,不能寄希望于某某班,某某人的押题。
误区二:题海战术,而非多思多想
先说数学。其实数学是要多想的。从一道题出发,变换角度,增减条件,命题者就可以一而十,十而百的变换出各种题目。要想通做所有的题,是功倍事半的。我认为,当我们拿作完一个题后,要仔细挖掘它的内涵:这道题如果减少某个条件能作的出来吗?每个条件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什么?添加某个条件又会如何?这道题和以前做过的某道题有什么相似之处(解题思路,题干叙述),有什么联系?如此等等。惟有这样,才能以一胜十,举一反三。一味的作题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各题区别看不到各题的联系,耗时耗力。
再说英语。去年看到一帖,说有个朋友要把世面上所有的阅读书都作完。我看了,着实吓了一跳。其实,培养阅读能力嘛,只需要做100篇左右就行了(50篇以前的考题,50到70篇练习题)。历年考题要精读,泛读结合,并仔细从文章,出题方式等角度分析,还要从写作角度分析,分析分析再分析,经过一番绞尽脑汁任何人都会悟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的。其它的阅读练习题,依情况或精读或泛读。
总上,我强调的就是想想想,再想想。因为我是个完全的可知论者,我相信任何题都会有百分之百的理由解答出来。关键在于主观的人是否会发现这些方法,寻到这些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