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题的解题要领和方法(冷运生<政治理论命题规律与备考技术>摘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6 20: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析题的解题要领和方法(冷运生<政治理论命题规律与备考技术>摘录)
新中国考试

发表时间:2006-09-06 11:47 [回复] [修改]  


本文地址:http://bbs.lintun.com/thread/402 ... 0d813d1ec74d6e.html   复制

分析题的解题要领和方法

分析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据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结合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给予综合、归纳,并进行科学的评价。06年共有六题,除考生必做的四题外,在最后二题中可任选一题回答,考分共50分。

   显而易见,想要知道解题的基本门径,就必须首先明白答案的基本构成要素,也就是要确定所谓的目标,以便能够有的放矢。如前所述,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求阐述原理;二是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为两部分:先简明地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而体现在答案的的构成上,则表现为其依次有下列三个部分:

第一,理论部分

这是答案内容的主导部分,是全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求在解题时首先将其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这一部分答对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开个好头,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说理深刻。

第二,分析部分

这是答案内容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在解题时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联系题目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即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切忌就理论空谈一阵,或就事论事地叙述一番,观点和材料两层皮。不少考生常常为分析论述时无话可说或说不到“点子上”发怵。其实,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虽在教材之外,但理论知识却在教材之内,只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题目中提供的材料组织起来,揉在一起,做到事理交融、顺理成章即可,无须别出心裁地去大做文章。

第三,总结部分

这是答案内容的结尾部分,是解题的落脚点。分析题具有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很强的特点,在总结部分,可针对时弊,揭露批判错误观点,或可把自己摆进去,谈认识,表态度。但要注意简明扼要,紧扣题意,适可而止。不可游离主题,画蛇添足。

这样,解题的过程自然也就变成为一个“应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怎样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联系什么样的实际,怎样联系实际”的过程。而这也就自然决定了解题过程必须掌握如下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一,认真审题,弄准题意和要求,这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因为题目本身就是最大的实际,题目的指向和要求,就是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审题才能首先确定“应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怎样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联系什么样的实际,怎样联系实际”。所以,审题必须全面和仔细。必须明白题目指向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解决的基本问题。对基本原理的思考和回答,内容要全面、完整,对每个要点都要做简要解释,还要注意逻辑性和层次性;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以基本原理为指导并以题目提供的材料为基本依据。为此,审题就可以按照以下要领,采取相应的方法。

其一,审题的对象,应该包括指导语、材料或者引文、题目提出的问题。这里,指导语一般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点明了试题材料涉及的问题,甚至是材料的中心,一种说明了回答问题的要求,如解答问题的范围和方式;因而,前者也可以算是材料的一部分,后者也可以算是问题的一部分,这样,审题的对象其实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即第一,材料;第二,问题。

其二,审题的内容。

分析题虽然很灵活,但是,其提问和材料却提供了解题的线索,这就要求在解题时,不能径直按照考生本人的想法、认识去答题,而是应从材料题本身中提取信息。既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也要从提问中要获取信息。这就是审题的真正意义。这里,我们先说如何审材料的问题。

第一,对于单独的文字材料,首先可以分清引文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从每层引文中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把握每层引文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引文的总的意思。然后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作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依据,组织答案要点。

第二,对于不止一段的文字材料,不仅要有以上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同事物比什么?比出异、同,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同一事物比什么?比出变化与趋势。当然,通过以上比较所得的结论都还只是“现象”,必须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得出书本术语或者是时政术语!

第三,有的材料包含有主题句或者关键信息,必须注意进行提取。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

第四,而对于图表,审题的关键则是做到“六个相结合”,实现“三从三到”。所谓“六个相结合”是指:①是把图表和试题的其他设问相结合;②是将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内容相结合;③是将图表和图表外的注释相结合;④是把纵读和横读相结合;⑤是把图表和试题的其他材料相结合;⑥是把图表和试题的其他材料相结合。所谓“三从三到”是指:①从数字到术语;②从现象到本质;③从理论到实践。数字能转化为知识的就转化为知识,不能转化为知识的,实际上就是让你把它转化成文字就可以了,不需要转化成知识。这样处理就比较好,应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知识。

再说如何审问题。所谓“审问题”,其实就是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怎么回答。

这里,“题目需要回答什么”,就是从设问的角度考虑“应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联系什么样的实际”,可以有两个层次。

其一,即问题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范围,这有所谓限制性和扩展性之分。所谓限制性问题,就是明确指定了理论知识的运用范围,有的范围较宽,如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问题,也有的范围很窄,如05年34题“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回顾相关原理、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联系。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所谓扩展性问题,则是不明确限定范围,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在把握材料的中心观点的基础上,自己去确定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针对这种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论述的实际问题挂上钩,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否则,对问题的解答必将出现逻辑混乱,错误迭出,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言不及义。

其二,从考查能力的要求分析,问题要求回答的内容大体上又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是材料本身其实并没有涉及问题的内容,即实际上问题内容仅仅凭借一般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解答,不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这类问题考查的能力层次显然较低,越来越远离命题的发展趋势。

第二,是问题的答案内容已经在试题的题义和提供的材料中作出揭示,考生只需要认真阅读材料,就可以从中有针对性地归纳出答案。即问题的解答不需要结合理论知识中的其他原理,这在命题材料已经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显然也正在逐步消失。

第三,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在对材料的分析概括中作出正确回答。其中,有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范围、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出来,因而,其审查问题的关键就是首先要确定问题对回答的内容、范围、要求等作出了什么样的规定;而有的问题则需要对材料作出全面综合分析,并要求考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所发挥,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很好地掌握有关史实和理论知识,注意紧扣材料,紧扣题意。准确引用材料中的文字和引证有关事实,作出恰当的综合、概括、比较、鉴别和分析,不能离开材料任意发挥,但也不能简单地抄引、重复材料的内容来回答问题,那也是不给分的。

第四,问题游离于材料之外,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材料中的观点,从而作出正确的回答。这类问题得分率比较低。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历史背景,不清楚有关的历史知识和有关的历史事实,或者不知道从这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因此,针对此种问题考生必须认真分析材料,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背景进行分析。

第五,所提的问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提炼出观点,并上升到理论,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阐发。这类问题,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得分率较低。答好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弄清各层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整个材料的中心旨意,并从中找到提示或启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综合、概括、比较、鉴别和分析,从中提炼出观点,并上升到理论,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阐发。

    众所周知,内容决定形式,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本身决定着联系的方式,也即决定着“怎样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怎样联系实际”,决定着“怎样回答”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回答问题呢?

从提问、材料中获取信息只是为解题提供了思路、素材,我们必须还要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进行正确的归纳、引申,使所学原理和材料“对号入座”,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努力在头脑中联系相关考点及其基本思想,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在确定“应用什么样的理论知识,联系什么样的实际”的基础上确定“怎样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怎样联系实际”。而这一内容体现在试题的问题之中,又表现为问题是要求“结合原理进行分析”,还是要求“根据材料阐发理论知识或者基本规律”,还是要求回答“解决具体问题”;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还是“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二,认真答题,抓好三个环节。

在试卷上,答题的过程,就是阐述、运用相关考点分析所提出问题的过程,在对审题进行初步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要认真答题,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第一,确定论点:它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中心观点不明确,解题必然偏离主题,言不及义。有些考生答题时写得很多,但得分很低就是因为没有明确中心观点,话说不到点子上,确定论点是在上述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确定论据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根据。论据包括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事实根据又可包括正、反两个方面。论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答题要点。答题时可先拟提纲(即:要点),搭起解题的框架,然后再进行论证。

第三,合理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用确定的论据来分析说明论点。其基本要求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论证的步骤就是解题的步骤,这一内容已在前文详细论述,只要考生能够认真审题并把握前文的相关内容,获得较高水平的发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9:17:0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共享精神
TOP考研论坛 - http://bbs.topkaoyan.net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11:19:20 | 只看该作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支持分享精神
TOP考研论坛 - http://bbs.topkaoyan.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1: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