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第3天 校车安全艰难起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4 09:2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新闻1+1》
  《新闻1+1》2012年12月13日完成台本
  ——校车安全,艰难起步!
  (节目导视)
  解说:
  今天,国务院法制办《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进入第三天。今天,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已确认15名小学生死亡。今天,我们继续关注校车安全。
  王敬波:
  校车出行的优先权,它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公众的遵守。
  解说:
  不到一个月,两起严重的校车安全事故,不到半个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就起草完成。中国首部《校车安全条例》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袁桂林:
  最关键它解决了一个责任主体的问题,以后谁来抓落实,谁来监督,出现问题的问责,问谁。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校车安全,艰难起步!”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对公众来征求意见进入到第三天。截止到今天上午相关网站征集到公众意见大约超过了1000条,与大家对校车安全高度关注的一种态势相比较,这1000多条不能算多,也许很多人还不太知道这件事情。我想就在今天,可能很多人也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了一条新闻,会加重对这个条例的关注。
  在昨天,也就是征求公众意见的第二天,在江苏丰县,在背后大屏幕上有一张照片,这是丰县的一个水塘。在昨天傍晚,一个校车在这因为躲避人力车而发生侧翻,倒在这里,结果今天我们知道了悲伤的消息,有15个小学生因此不幸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就在昨天,同一天在广东也发生了一起校车跟卡车的相撞事件,幸运的是没有出现死亡的案例。
  这样两条新闻连接在一起,就加重了现在正在进行公众意见征集的《校车安全条例》赶紧出台的现实紧迫感。
  来,让我们一起关注。
  解说:
  这是一辆装满了孩子的校车,它安全吗?一旦发生事故怎么办?11月16日,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这一个月各地都先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校车检查,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关注都是在极力避免类似的事故再发生。但是不幸的是,在昨天下午又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校车事故。
  昨天晚上6点左右,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的一辆校车,当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的泥潭。
  今天上午,江苏丰县人民政府召开了一个20分钟左右的新闻发布会,简单通报了情况。
  张斌(副县长):
  据交警部门现场勘查,因该车侧翻于路边水深约60厘米的水沟内,车厢内进水,致使部分被挤压在下层的学生溺水、窒息。
  解说:
  和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一样,昨晚教育部连夜发出紧急通报,要求各地各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进行再检查。
  不到一个月两起校车事故,而今天也正是国务院法制办刚刚起草的我国第一部《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三天。一部条例,两起事故,中国的校车安全管理的确需要加速。
  记者: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你知道吗?
  市民:
  知道,但是具体内容我倒没看。
  这个还真不太清楚。
  我就打开(网页)看了一下,没有怎么浏览。
  字幕提示:
  2011年11月27日,国务院责成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
  2011年12月11日,《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新闻口播:
  先来关注来自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消息,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
  校车问题可以说是备受关注,今天终于有了一个进展,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今天开始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解说:
  今天,打开国务院法制办官方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就可以看到关于《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接下来的时间,普通民众、专家学者、法律界、教育界,特别是地方政府,都可以对这部法律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份全文6800多字,共8章59条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寄托着太多希望。截止今晚19点,这份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共被点击阅读9200多次,而通过网站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的也有1370多人。
  记者:
  你知道《校车安全条例》的发布吗?
  学生家长:
  这个我还是不太清楚。
  好像有吧。
  也没太(看),我孩子不坐校车。
  主持人:
  昨天,发生在江苏丰县的这起校车事故,会给我们怎样的一种警示?首先可以看一下大屏幕背后的图,的确现在对校车的需求在很多农村地区非常强烈。这就是出现校车事故的江苏丰县,第二天在这个路段上,很多家长由于校车又被停了,那边的家长就用三轮车或者小车要送孩子上学,这种需求在增长。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近两年校车安全事故好像一下子多了,大家的关注度也高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艰难的进步所出现的情况,因为倒退好多年,大家都是走着上学,没人会想家长掏点钱,跑学校找校车等等。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慢慢稍微好一点了,愿意拿出一点钱,校车开始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相关的标准、制度、法规、环境又到不了,所以问题又开始不断地出现。这是第一个警示,到了事故高发的阶段,所以要抢时间。
  第二个警示,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环境做配套,光喊口号再重视都没有用。甘肃校车事故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可以说非常重视,甚至三令五申,坚决不能再出现校车事故,但是还是出现了江苏丰县的校车事故。因此应该明白,必须用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的改变,才能真正地不出事或者少出事。
  第三个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个校车是在躲避人力三轮车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可见现在马路上没有人会去让校车,哪怕写着“校车”,刷成黄色都没有用,更别说校车了,在我们的环境中有,有相当多的人连救护车都不让。因此如何慢慢改变这样一个环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警示。
  其实回头再去想,这起校车事故和广东那起校车事故都不超载,以前会认为超载是一个祸首,结果现在都不超载,甚至很正常,但是依然会出现这种校车事故,可见建立《校车安全条例》,整个环境来配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总理在着急,中央包括政府也都在着急,社会公众当然也非常着急。江苏和广东发生的校车事故,又加紧了人们必须更急、更快地去规范的这种现实紧迫性。来,我们就关注这样一个条例。
  解说:
  不足半个月,国务院法制办就迅速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12月9日,在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两天前,国务院法制办还连续举行了两场座谈会,就意见稿先向一些媒体和专家征求意见。
  李雪荣(本台记者):
  12月9日当天上午是一个征求媒体意见座谈会,当时法制办邀请了有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还有其它的各大门户网站,整个现场媒体的问题非常多,反应也非常激烈,媒体的问题各个角度的都有。
  解说:
  和答疑解惑的媒体座谈会不同,在下午持续三个小时的专家意见座谈会上,国务院法制办更多的是倾听。
  李雪荣:
  当时现场请了四位专家,他们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会教授袁桂林,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他们在仔细看过草案征求意见稿以后就纷纷发表了各自的一些观点和意见,当时法制办的两位主要负责人都做了很详细的一些答复,当时到会场其它的,包括教育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这些部委的相关负责人都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解说: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校车安全问题,更是参与了此次《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他认为明确责任主体是校车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在征求意见稿中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
  以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为主,这是对的。但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各部门,哪个部门为主好像还要说得更清楚,因为是交通局还是教育局、公安局?责权利的关系还要说清楚,特别是事权归哪个部门还要说清楚。
  解说:
  和袁桂林看法不同,同样受邀参加《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座谈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则认为,条例的可操作性和资金保障是校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在校车安全条例当中没有涉及到校车具体的财政资金支持,但事实上校车无论是购买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非常高。这些成本的分担是不是有一个合理的分担方式,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实际上最需要校车的是农村边远地区的一些学校。在这些学校当中,实际上当地的教育投入本身已经严重不足,能有多大的政府财政投入来保障校车的运营。
1  上一页  分享到:  已转播  3 相关阅读:
2011.12.13
2011.12.13
2011.12.13
2011.12.13
2011.12.13


推荐微博:换一换  蒋丰 何房子 醉意人生 蒋勇 黄运荣 顾剑 光的背影 童庆安 汪霜荣 张书新 腾讯新闻 今日话题 微讯-24小时播报 腾讯图片 新闻哥 衣加衣 春桃慈善基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杭州网义工分会 燕归来之家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3 01:1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