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科院院士:年轻研究者“骨头软”不敢做大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1:4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是否应当反思一下,科研开发除了对个人评职称和为本单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对整个社会进步真正产生较大的影响?”日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国杰院士在深圳举行的“2011中国计算机大会”上,痛批低效研究开发,对于大量无用甚至无效的研究,他认为是群体性“糊涂”。
  据介绍,我国科研投入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不到90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7062.6亿元。全国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经费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2009年,全国参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318.4万人,已是世界上这一领域人力资源投入最多的国家。
  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各项排名也在不断向前,但李国杰认为,我国大学与科研单位的研发效果不佳,许多所谓的科研工作既不产生新的知识,对企业也没有帮助。
  李国杰认为,从表面来看,我国计算机领域产业规模扩大,研究人员不断增加,但是绝大多数研发人员在做模仿跟踪开发工作。
  让李国杰院士感到安慰的是,以华为公司等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现在已经与外国大公司并驾齐驱,没有可跟踪的对象,只有自己开展前瞻研究才能占领制高点。
  对于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李国杰院士有许多思考。他认为,开展前瞻性研究不但需要技术积累,还需要胆识与气魄。可是他“恨铁不成钢”:“我国当代科技人员的胆识与气魄已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人员,普遍有“缺钙”的毛病。老一代科研人员敢于造原*子DAN、氢弹,可是现在一些年轻科研工作者‘骨头软’,只满足于做小事。”
  李国杰解释了什么是“小事”:“近十年来,由于科技评价制度强调‘数字化’考评,导致科研人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习惯于对技术细节的改进而缺乏判断宏观市场和洞察未来的眼力。”
  李国杰介绍,国际上对开展共性技术前瞻研究的政策各不相同。美国比较强调企业间的竞争。1987年,美国开始先进电视(ATV)研究工作。最早有几十家公司参与,最终美国通用仪器公司开发出数字电视,成为新的标准,迫使日本和欧洲放弃过去的模拟制式。
  日本和欧洲非常鼓励竞争前技术的合作,由政府出面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欧洲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时,从众多移动通信公司的技术方案中迅速统一,成功形成GSM全球通标准。
  李国杰提出,我国的前瞻性研究要强调联合起来“做大事”。如果按照目前计算机领域研发状况发展下去,李国杰担心“可能一件大事也做不成”。分享到:  已转播  1 相关阅读:
2011.11.28
2011.11.18
2011.11.17
2011.11.15
2011.11.13


推荐微博:换一换  华西都市报 成都商报 云信公益周刊 东莞时报 深圳侨报 吴宇光 白林 张源 适度 江俊 腾讯新闻 今日话题 微讯-24小时播报 腾讯图片 新闻哥 衣加衣 春桃慈善基金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杭州网义工分会 燕归来之家全部收听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3:2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