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策给力 生物质能源“十二五”规模化发展可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10:4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发展目标及具体的产业发展布局,确定的生物质发电及生物燃料规模较“十一五”有大幅度提高。
  相关专家表示,此番大幅度提高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表明政策方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源“十二五”期间大发展的决心,如果未来利益各方共同出力化解诸如原料短缺、技术产业化水平低等产业发展弊端,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则未来5年国内生物质能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值得期待。
  生物质电厂或大规模开建
  《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国内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不低于1300万千瓦”的目标数字中,具体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800万千瓦,沼气发电200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300万千瓦。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庞大的装机目标数字引导下,未来5年国内将兴起建设生物质发电厂的高潮。此前,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到2015年,国内生物质发电厂数量将达500到700个。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规划》拟定的这一数字规模为300个。
  要确保建成的生物质发电厂发挥实际效果,就必须在提出规划目标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发电厂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等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地区及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地区,建设直燃发电项目;在人口较为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地区,重点建设秸秆气化发电/供气项目;在三北地区、重点林区,结合生态建设,利用林业剩余物发电;同时,鼓励在城镇人口规模大的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工程。
  生物质燃料将多元产业化
  在生物质一代燃料走出“与民争粮,与粮争地”的困境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二代生物质燃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渐入佳境。国内对于二代生物燃料利用的途径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是指以麦秆、稻草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或藻类、纸浆废液为主要原料,使用纤维素酶或其他发酵手段将其转化为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的模式。而第一代燃料的生产主要来自于玉米、水稻、甘蔗、大豆等粮食作物。
  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利用传统粮糖油原料发展生物燃料的潜力在我国非常有限。业内专家一致指出,利用非粮原料将是我国发展生物燃料的根本方向。
  据了解,目前,我国利用薯类、甜高粱、小桐子等非粮作物/植物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已进入示范阶段。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完成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以非食用粮糖类农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潜力近中期约为1500万吨,以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潜力近中期约为200万吨,以油料林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潜力在中长期约为数百万吨,以纤维素和藻类生物质为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生产潜力在长期可达每年数千万吨。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显然,《规划》提出的生物燃料利用量目标,正是基于上述研究中对于近中期国内生物燃料的生产潜力而定,因此具有实际行业引导价值,这将坚定企业投资该领域的信心。
  原料供应仍是瓶颈
  上述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我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原料资源基础仍然薄弱。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表示,“十一五”以来,全国建设的一批生物质发电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生物质资源收集难度大,导致一些缺乏合理布局的地区生物质电厂存在严重的原料供应短缺问题。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近两年来,国内投身生物质发电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在100公里范围内同时有5个同类电厂在建。但由于生物质发电的原料非风能和太阳能那样可天然获取,导致一定范围内原本只够一家企业消耗的原料最终被多家分割。
  业内专家指出,原料投入一般占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入成本的70%以上,但国内生物质原料市场近几年却成长缓慢。可以参考的一组数据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均未达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仅为50万吨左右,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则只有20万吨。
  相关企业要根据非粮生物燃料产业的农林业属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把产业链重心向能源植物种植和原料生产倾斜,建立“分散加工转换+集中精炼调配”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发挥当地农民和政府的积极性。   记者 郭力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6:01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