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李开复:在中国创建新公司的成本相对较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10:2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创建新公司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劳动力比较低,而中国价值评估是比较好的。创新工厂模式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高的估值和低成本的公司建立,这样是不需要十年才能够找到方向。
  编者按:
  10月31日,Techcrunch Disrupt北京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就中国式的创业及初创公司的发展发表看法。
  李开复认为:
  资本市场要提高效率,我们企业家他是有自己的自由,我们给他们提供钱,要让他们利用这些钱,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理念和点子,告诉他这个点子可以,哪件事情不行,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帮助。
  以下是李开复访谈实录摘选:
  李开复:
  在中国创建新公司的成本相对较低
  当我们刚开始创造创新工厂的时候,我们和我们理想的模式比较一致的,我的朋友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有一系列的人,这些年轻人他们要创建自己的公司。我们最开始9个月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运作的,当时点击率非常的高,我们也非常的成功,但是我们发现那样一种模式无法吸引最好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不希望有一个导师来告诉他需要做什么,他们希望能够拥有自己公司股份的多数,希望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不希望这样做,我们不能够进行公开的申请,否则会有很多公司申请,因此我们要选择比较好的,具有很好的业务模式的申请者,然后我们要雇佣一些人员,要确立我们的结构,以及资金体系等等。
  我们发现这样的模式是一种正确的模式,因为我们确实觉得要建立一个小的公司这是最开始的,接下来进行实验,不断的积累经验,你需要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做。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所有的服务,当有了这样一个企业家的时候,我们相当于雪中送炭一样。我们有15%到20%的人被选择出来,他们有着比较好的潜力,我们要选择这些好的企业家进行6到9个月的实验,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最后成功的企业家是非常多的。我们认识到一旦他们做完了,进行实验之后发现理念 比较好,你需要获得很多的资金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筹集资金是需要很多的时间,有三点对于企业家需要很多的时间,一个是雇佣人才,还有每天要做日常工作, 第三个是筹集资金。我们找到了很好的人才,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节省时间,当然他们必须要做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时间,可以让他们集中关注自己的 观点,集中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我们最近的创新,因此我们决定要筹集资金,要提高规模达到2亿美金,以便我们能够找到这样的公司,使他们走过整个的路程, 可以从B公司变成C公司,不断的发展。
  创新工厂是有着孵化功能的风投
  我们必须是一个有着比较好的孵化功能的风投。我们和安卓做的是一样的,我们提供这样的附加值,在中国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在中国我们有45个员工,我们还 有很多其他的部门进行员工和人员的雇佣,我们还会找到一些大学的毕业生,从这些候选人人找到潜在的企业家。我提到了Play,我觉得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创 建比较好的化学反应,可以帮助这些公司进一步向前发展。因此我们主要是风投资金和孵化器的联合体。
  资本市场要提高效率,我们企业家他是有自己的自由,我们给他们提供钱,要让他们利用这些钱,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些理念和点子,告诉他这个点子可以,那件事情不行,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帮助。公司有自己的方向,但是在我们帮助之下他们会变的非常成功,比如电子优惠券,几个月之后会变的非常成功。我们会给他提供附加 值,因此我们并不是拔插销,我们是给他们一些建议。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开始建立一个公司成本,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在中国创建新公司的成本就更低了,因此劳动力比较低,而中国价值评估是比较好的。我们模式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高的估值和低成本的公司建立,这样是不需要十年才能够找到方向。 但却是有一些公司成功了,有一些公司失败了。
  中国公司海外扩张可以先去东南亚试水
  美国对中国公司来说是很艰难打的一个市场,因为这两个市场真的太不一样了。美国市场从上是螺旋式发展,中国是从草根往上走的,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中国我们 竞争会更加激烈,更加白热化,模式也不一样。我觉得中国公司要进入美国,或者欧美、日本的市场都会非常艰难。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些中国公司,他们所选择的策略是进入到一些发展中市场,或者欠发达的市场,比如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我觉得这还是一个甜蜜点的。因为对于东南亚来讲,相比于美国更接近 与中国,另外他的市场又足够大,但是他本土公司又不够壮大,所以中国如果在东南亚国家先去试水,可能慢慢的进入到东欧、俄罗斯,或者南美等等。我觉得对于中国海外扩张的时候,进入到欧美市场应该审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19:1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