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真的强大了中国人劣等情结也未消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 09:2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凯罗琳·施华兹2006年在中国某公关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然而她除了参与各种会议,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工作可做。开会时她只是安静 地坐着,不知道会议议题,甚至对客户一无所知。

  “我总是被摆在显眼的位置。但会议本身和我没任何关系”,现就读于纽约的施华兹说,她在中国之所以拿钱却不 用出力,仅仅因为她是白人。那家公关公司有西方客户,他们想让公司显得更加“国际化”。

  尽管这种方式欠妥,却折射出中国同西方之间一种全新的微妙关系:一 些中国公司想通过雇用西方人(特别是白人)来衬托自身,好让本公司显得地位很高、运作很成熟。

  中国同西方之间的关系自19世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不太明朗,这既触发了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也使中国人充斥着自我否认情绪,同时对西方充满盲目崇拜。

  中国人的“优等”和“劣等”情结根植于“100年的民族屈辱”,从未自我消除。即便中国最近30年已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这种情结依然存在。一方面中国要求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西方的更多尊重,而在个人层面上,西方人在中国人眼里仍贴着“优等”标签。

  二三十年前,西方人在中国下馆子、住酒店往往能享受到特殊待遇。如今,在饭馆和百货商店里一掷千金购买香槟、名牌服装和豪华轿车的往往是中国人。

  但在 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些和西方人共事或交友的中国人却常常发现自己仍无法享受到外国同伴的待遇。一些饭店将较好的桌位留给外国人,在提供服务时也是老 外优先。

  我的一位朋友嫁给了一个欧洲人,住在北京某公寓。如果她回家忘了带小区的通行卡,门口保安往往会刁难一番,而她丈夫就从未遇到过这种麻烦。而事实 上我的朋友才是房主。

  一些中国人在“西方优等论”上显得有些极端。中国某大公司的总裁就擅用“白人”商业策略:他出差到一些小城市时身边往往带着一名白人随员,“身边带个 白人,当地人会高看我们一眼”。


点击数:

  尽管这名随行外国雇员不必开口,其存在却往往会使事情进展更顺利,至少能让氛围变得更友好。但他的“白人策略”也有个缺 陷,那就是别人往往将其雇员当成老板,而他在别人眼里只是个翻译。

  对一些被中国公司雇来“充门面”的白人来说,这让他们感到不自在。施华兹就觉得自己在公司被当成小孩子一样,甚至就是“动物园里的一只被观赏的动物”。她来华之前学过8年中文,但她的中国上司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甚至连我的简历都没看过。”

  而我那位朋友的丈夫对小区保安对他们夫妻差别对待的态度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保安应该像对他那样对待所有人,但直到中国人学会尊重农民工和穷人,这种变化不会发生。

  相关阅读:把中国人定格为“劣等民族”的人

  ——这个人是谁

  ——是孔丘,他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因为他拥有历代层出不穷的拥戴者帮凶:统治者和儒家文人们使然

  ——“劣等民族”最大的“劣等”在哪里

  ——“劣等”在中国人永远地丧失了道德、真理、法律和逻辑

  ——最后,永远地丧失了正确地进行自我判断和思维的大脑的功能

  ——孔丘的儒家、儒学、儒教

  ——即是使得中国人永远地丧失了道德、真理、法律和逻辑的精神“剧毒”

  ——孔丘即是把中国人变成了,并且还将永远变成“劣等民族”的人,或总代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1: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