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我的考研经验1(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9 12: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经历了两次考研的过程,这两次报考的学校都是大连理工大学。08年的初试成绩是342,和大工的复试线差了10分,虽然比国家线要高的多,但是我觉得调剂到一个不喜欢的学校再上痛苦的几年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我选择考研离开原来学校的直接原因。在我看来,在我的两次考研体会中,考研总体上是一个过程痛苦但结果很幸福的一件事情。1年的复习过程,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好多好多,这在你之前是不会体会的到的。在这里我分三个部分把我的考研经验详细地介绍一下,如果你能按我的体会作为参考并在准备的过程中付诸于行动,我相信不用我说,到时候你自己就会明白自己的水平,确信自己会最终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和生活。第一部分:写在考研之前,详细地介绍一下考研需要注意的有哪些问题;第二部分:分科类复习过程,详细地把每一个科类复习的重点和知识点说明一下;第三部分:考前冲刺几个月,详细地把考试之前的关键时候要注意的问题和复习的内容和重点说一下。这些经验都是我这两次考研的过程中体会出来的,虽然有些会因人而异,但大部分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希望你可以慢慢体会,如果你能按我的建议去做,我相信整个考研过程不但会给你一个正确的思路,而且还会给你省下很多迷茫和彷徨的时间,最终取得成功。
第I部分、写在考研之前
一、明确考研目的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考研也许开始这个过程仅仅是因为考研而考研,而且过来人可能很少会提及这个问题,但是在这里,我想把这个问题说在第一位,而且,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重点中的重点。每个人选择考研这条路的原因会多种多样,然而,你最终能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你考研的目的所在。考研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有人说保研的人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而考研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一点也没有错。考研是非常非常痛苦的,在这个过程里你可能要放弃很多,要付出很多,要流汗,甚至要流泪。同学们窝在宿舍里一起有说有笑地看电影你会视而不见吗?朋友们喊你一起去逛街你会因为一个题还没解出来拒绝吗?别人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你会动心吗?因为考研复习耽误了正常的课程学习,甚至会挂科,你会屈服吗?………如此种种,都是考研的过程会面对的问题,选择考研,就选择了一种沉默。在开始考研之前,希望你能做好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做好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准备。一个坚定的信念会保证你一直努力地走下去,并最终取得成功。
我所接触到的同学,考研的原因有几种:1、为了更高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这种原因看起来也许现在很虚幻,但确实是很好的一个理由。考研是人生的第二个跳板,如果能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去深造,那么理想的实现当然会更容易了。能拥有这样一个理想在心里,可以支撑你克服任何困难,这个心理的保证是考研最终成功的有力砝码。2、不满于现在的学校,换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这种原因对最后考研的成功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现在的社会承认个人价值,然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企业在招收员工时的一个重要参考还你是毕业证上学校的名字。如果你特别猛,是金子总要发光,那么其实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没有必要再去考研。然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考一个好的学校是以后步入社会让别人认可的极少的或者是唯一的手段。3、迫于就业压力,逃避现实的竞争。这是一个很现实但在考研过程中会极不稳定的一个原因。的确,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出来抢饭碗,进而本科生只能去和中专生抢饭碗。然而在我看来,最终人还是要就业的,能不能就业,能不能就好业,本质上还上看你的能力,或者说你能创造什么,做出什么成绩,而且你能够为这个社会提供的要是被别人所承认的东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却出去屡屡受搓,不应该怪这个世界不给你施展才华的空间,而是你所掌握的,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如果因为就业压力大而转向考研,只能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本科阶段并没有用功。继续读研,可以一定程度上去缓解自己的不足,为几年后适应这个社会做个准备工作。但最好不要只因工作而去选择这个过程,研究生的几年,如果好好利用,可以给一个人的,远远比一个工作要多的多。4、看到别人考研,自己也考;或者是,家里人让考,不得不考。前者是很一个无聊的理由或者说是一个很牵强的借口;而后者,有点像高考了,甚至会有自己去完成别人的梦想的意味。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可能会是考研这个漫长过程中最先投降的一批人,这样的人会受他人的行为影响。而一个不稳定的情绪,一个不彻底的考研原因是考研的大敌。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考研说得漂亮一点可以去让家人沾光,让父母安心,事实上,最终受惠的还是我们自己而已。为了别人而去考研或者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去考研,这个苦大抵很难吃的了。不情愿地去考研,结果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在浪费时间,最终还不会有什么收获。
无论怀有哪一种情绪开始考研这个漫长的过程,在这里我想提醒你的是,只要你选择了考研,一定要把你的考研目的当作一个时刻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考研的整个过程,客观地讲,可以说成是暗无天日。在这个艰苦的工作中,大约会有四种人会先后从这个队伍中经受不住压力和困难,最终放弃;而可以按部就班坚持下去的同学,一般都会考上。第一种人是在考研的开始阶段就放弃了,在暑假前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大三下的课程压力和考研复习的方式不对导致效率不高,考研目的的不坚定,让他们成了第一批倒在考研长征路上的人。第二种人是在进入到考研正式开始的过程后,由于吃不了整日复习寂寞难耐的苦,或者迫于别人工作而带来的无形压力,选择放弃,大约是在10月份左右。第三种人在考研的最后阶段会因为对自己的复习不确定,对自己的能力持有怀疑,放弃最后与其他人竞争的机会。这是在12月份考研最后的关键时刻时。而第四种人也是最要命的就是所谓的临阵脱逃者,在最后的初试过程中,觉得自己某一科(或几科)考的不理想以至于失去了最终考上的可能性,考完几门后就不再继续了。这样的人每年都有,而且可能还并不会只在少数。一般考完英语或者第二天考完数学之后,考场就会出现有些人不再去考了。考研贵在坚持,不要轻言放弃。上述种种情况,大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支持自己可以一直走下去的信念,最终会在考研的过程中失利,是很容易出现的事情。特别是第二种人,每年都屡见不鲜。然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选择放弃的同学,在年后其他人考上之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他们是非常非常痛苦的。看到自己也本可以会因为坚持而能够取得的成绩,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坚定而放弃,心中的懊悔和失落,无以复加。然而后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别人最后给你的安慰,最多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勉励,而这种失败所带来的生活上的阴影,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而选择放弃考研,也就选择放弃了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二次机会,这种结果,相信是很多人在考研开始时从来都不会去想像的可怕的一件事。然而每次考研大军中,都不乏这种人的存在。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相信,一个好的考研理由,一个坚定的信念,对考研最终取得成功,顺利地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是很必要的。
考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起初的一段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混在考研大军里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选择考研的人就开始分流,一部分人会放弃。如果没有一颗恒心,不确定自己会坚持下去,那么还是不要选择考研了。半途而废,花了同样的时间而最终没有什么收获,这浪费的不是一年的时间,而是两年的时间,甚至是拿毕业后的前途开玩笑,这样的代价是很惨痛的。大四努力学习,也可以找个好工作,比花时间在一个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事情上面要好的多。同时,我想说的是,考研完全是一个一次就可以成功的过程。考研一次就好,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你努力了半天,最后却没有考上,只能说明两点,一个是你的努力程度不够,或者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也就是复习的不对路,重点放偏了。持有一种考不上就一直为之奋斗的信念固然难能可贵,然而对于绝大部分的学校,考研经过一次正确的复习过程就是可以的了,完全没有来第二次的必要。去年我考研就是这样的思想,如果考不上我就再考一次,结果我就真失利了。当然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个失利其实是可以经过正确的复习和引导去避免的。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来,最终会确保你获得成功。
二、考研的基本问题
考研经过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或者说是两次考试。初试全国统一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月中旬或者下旬。时间为两天或者三天,具体取决于你所报告的专业情况。复试的时间由报考的学校确定,时间一般在三月底开始,有可能一直持续到五月份(算入调剂的时间)。重点院校开始的要早(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普遍在3月底或者4月初开始复试。其他的院校(211&985非自主划线的学校和非重点院校),通常在4月中旬开始复试。调剂的过程在整个复试过程中都会有穿插,这里包括两个,一个是校内调剂,一个是校外调剂。
初试是考研的核心,能不能考上,考上能不能拿高等的奖学金(很多学校现在都已经开始奖学金制(尤其是重点学校),不过还有相当一些学校还是采取的公/自费制,拿到高的奖学金,意味着就是公费并且每年还会有学校(以及导师)给的补助。而如果拿不到高等的奖学金或者是自费,那么以后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都要自己出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初试的成绩。这是一个虽然从理论上不现实,在事实上却基本上完全这样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初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作为一个本质性的内容。在复试之前,在初试结束之前,你需要考虑的仅仅是怎样复习使初试考一个好成绩就可以。复试的一些事宜,在这个阶段中,先可以不用去理会。初试有报名和考试两个工作。
在每年的9至10月份,是下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报名时间。具体来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在9月份开始报名(预报名),而其他人员,包括往届考生和社会人员,一般是在10月份开始报名。因此可以看到,整个研究生报名过程是很长的,每年报名开始时,都会有很多人蜂拥着去报名(特别是第一次考研的应届毕业生),造成初期网络拥挤,相应的报名时间很长,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另外,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阶段填写的信息,在正式报名开始后也是有效的,这个意思就是说,报名只需一次即可,不用重复报名。而且,应届毕业生也不一定在预报名阶段就必须要把报名工作完成,在正式报名开始后(指的是10月份),也可继续报名(具体请以报名公告为准),并修改相应的信息(但报名过程中填写的邮件地址和报考的学校信息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再修改的)。研究生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考生要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上申请一个账号,登录后开始网上报名,填写相关的信息(要填的内容很多,整个报名过程一般会持续20分钟左右,特别是第一次考研的同学),网报成功后,会生成一个网上报名序号,这个序号一定要妥善保管,这是你下个阶段报名确认的凭证。这里要提醒你的一点是:报名时要选择一个考点作为最后你初试的考试地点,报名确认和初试的考场安排都由这个考点负责处理(如某个城市的招生办公室)。一般来说,本校考本校的学生,可以选择本校作为考点填报,考场由学校安排在自己的某个教学楼上。所以,如果你是外校学生,但是有能力考试时去报考的院校考试,那么相应的你也可以选择这个考点作为最后考试的地点(一般是可以的,但要以学校的要求为准)。而能在报考的学校里考试,这个有时会对你的初试成绩有利(专业课),当然是相比在其他地方考试的学生,但这种情况也会因学校而不同。不是考本校的考生,如果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要选择一个考点作为最后的考试地点(一般是某市的招生办公室),这个考试地点,可以是考生学校所在的当地的招生办(如作为天津人的A,就读于北京的B校,想考北京的C校,考点可以选择北京的某个招考点(当然也可选C校,如果他们允许并且你可以考试去那里的话))。然而要注意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点选择并不一定必须是就读学校的市招办,也可以选择与其他考生相同的考点作为最后的考试地点。如上述的A,也可以选择天津市的招办作为最后的考试地点。而这一点,应届毕业生往往会忽略了,但是这种情况对某些人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下面再具体分析)。第三种情况是其他来源的考生,包括往届生和其他的社会考生,一般选择某个市招办为考点(能去报考的学校考试,可以选择相应的院校作为考点,个人感觉这样会更好)。而一般的市招生办公室对考生的来源都不作要求,所以作为天津人的A在北京某公司工作,他的考点既可以选择户籍所在的天津,也可以选择工作所在的北京(具体请咨询招办)。
报名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报名确认,报名确认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持续4-5天,具体的时间开始和结束由招考办通知为准。北京有可以网上交费和确认的情况,这里不再详细说明。就绝大部分情况来说,都要由考生去网报时填写的考点交报名费(130左右)、照相、确认自己报名时的学校和专业等相关信息。报名确认必须由考生本人去网报的考点处确认,因此考点的选择时请注意看是否在报名确认时可以实现。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报名确认只能有一次(而网报可以报若干次,申请若干个账号报几次就可以),如果你在网报时报了多个学校或多个考点,在报名确认时,一定只选择一个去确认,不然即使你在确认时可以通过(考点一般收完钱你就可以闪人了,他们对你的身份不太核实),最后考试时会出问题,很可能被取消考试资格(因为多次确认),这是有先例的。报名确认后,在所报学校核实身份符合其招考要求后,一般在12月开始,至第二年的1月初,由报考的院校招生办将准考证发给考生,一般是以挂号信的形式,发送到报名时填写的通讯地址处。具体的准考证发放过程开始时间,学校的网站上一般会有说明,如果你很长时间还没有收到,要抓紧联系报考的学校招办,请求其重发准考证。每年都会有准考证寄丢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注意通讯地址要写的确切并及时地核实准考证是否已到。
初试的第二个工作是考试。复习了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最后成败就取决于这几天的情况,毫无疑问,这几天的发挥是相当相当关键的。初试一般在每年的1月份进行(大部分情况是在下旬,当然,距离春节不能太近,一般离春节会有20天左右的时间),由两到三天的考试组成(绝大部分专业都是两天,以两天情况说明)。第一天一般上午政治,下午英语(大部分专业);第二天一般上午业务一(如数学(一、二、三、四)),下午业务二(平时说的专业课)。上午的考试时间一般是8:30-11:30,下午的考试时间一般是2:00-5:00。有人说,2008年前考研时下午的考试时间为从2:30-5:30,但就08年和09年,都是2:00-5:00。估计10年时间上还会使用这个安排。因此可以看到,初试这两天的时间安排是非常紧张的,特别是每一天的上午结束和下午开始的这段时间,是很短暂的。这就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讲,是的),就是找不找考点附近的宾馆的问题。本校考本校,当然这不需要考虑,直接住学校宿舍就是可以的(前提是宿舍可以符合你的要求,安静,时间适宜)。然而对于绝大部分考外校的同学来说,这个问题需要事先予以考虑,而且要考虑在报名过程之前,以选择“合适”的考点(招考办)。找一个能够好好休息和调整的住处,对于初试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本身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时候,在考试前要联系一个考点附近的宾馆准备考试期间使用(完全可以和同考一处的同学一起完成这个任务,这里提醒一下:最后考试时,一般的招考办都会把考同一个学校的考生放在一个考点(便于专业试题的分发),甚至是一个考场中,而考同一个地区的学生,往往也会在一个考点有安排(如考清华的A和考北大的B,很有可能分在一个专为考北京地区的考生安排的考点某市的实验小学中)。而且,对大部分城市最后的考场安排,每年的变化并不大(一般考各个学校的考生数目相差不多),如果可以确定这一点,那找住处的工作可以在12月底1月初就开始进行(这时复习比较紧张,换一个思考重点也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因为大部分的考场通知都会在考前的一周才会确定,所以导致有时考点附近的宾馆在考前很近的时间时很紧张,不好找。找不到好的地方会影响考试的情绪,而这一点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并且(以上面的例子说明),天津人的A在北京的高校B上学,准备考北京的C学校时,既可以选择天津的某个离家里比较近的考点M,也可以选择C高校作为考点(如果条件可以时),还可以选择北京的一个考点N,个人感觉,选择M,最后考试时的心情要放松的多,休息的也更充分,对初试是很有利的(当然,你报名确认时必须回来,去M处确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4-26 12:11:29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详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6 12:42:38 | 只看该作者
好辛苦~我得加把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7 05: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