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包括概念)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
2)政体是指以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政权的问题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
a. 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
b. 一定的政体必须适合一定的国体
c. 一般来说,国体一经建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政体则是相对变化
d. 国体相同,政体可能不同,国体不同,也可能采用相似的政体
2.马克思主义如何划分国家政体?
1)既要从政体分类,更要从国体进行分类,首先依据国体的不同,把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家政体形式归为两类,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根据政体划分,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国家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两大类
3.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各有什么特点?
1)议会共和制
a. 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
b. 其特点,是政府的产生和存废以议会为基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2)总统共和制
a. 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总统共和制
b. 其特点,是政府对总统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美国)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特点:1)是国家统一领导实行的
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3)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5.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即一国两制的内容)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依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重大创新。是指在统一的主权国家范围内,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的制度
特点:1)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两种制度共存,但主体是社会主义
3)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独立的税收制度;独立的外事权)
6.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含义和特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代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2)人代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形式之一,具有巴黎公社、苏维埃等一些共同特点,人民性、议行合一、民主性
3) 人代会还具有一些其他不同特点
a.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 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c. 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人代会的根本特点
七)1.国家机构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
1)国家元首,任何国家都要设置这一国家机关以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无论在事实上、形式上还是礼仪上,国家元首是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其通常由一个个人组成,有时由集体组成或个人与集体结合为一
体组成。
2)立法机关,其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一个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行政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
4)司法机关,狭义的指仅行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即法院,广义的指除法院还包括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机关
特点:阶级性、社会性、整体性、强制性
2.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的职权?(已考)
1) 立法权
2) 财政权
3) 监督权
对政府的监督表现在四个方面:
a) 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决定—议会制,监督—总统制)
b) 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
c) 行使弹劾权;
d) 行使质询权。
3.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政府)的职权?
1) 执行法律与委托立法(立法—指行政立法)
2) 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
3) 处理对外关系事务
4) 军事权
5) 立法参与权,即政府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适用于议会制国家,二是,法律否决权,适用于总统制国家
4.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的主要职权和主要制度原则?
职权:1)审理各种诉讼案件2)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3)违宪审查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司法原则和司法制度,主要有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辩护制度和法官保障制度
5.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主要职权?
1) 行政立法权
2) 行政管理权
3) 行政区划管理权
4) 社会管理权
5) 议案权(最重要的是法律议案)
6) 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
7) 行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6.我国司法机关的构成及活动原则?
由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和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共同构成,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我国司法机关的活动和工作遵循和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和如下原则:
1) 司法独立原则
2) 公开审判原则
3) 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原则
4) 民主集中制即合议制原则
5)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6)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7) 法院和检察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7.论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不同本质和体现?
(一)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衡原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小论)
1)由三个不同的机关分别执掌和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2)每个机关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行使各自的权力时,不能离开其他机关的协助;
3)每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实质:
1)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它是以民主的假象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2)对统治阶级来说,它可以调节内部关系保持权力平衡。
(二)民主集中制在社会主义国家(或中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小论)
1)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
2)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基本也以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的配置为结构,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为归依
3)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权力的运作上体现在四方面:
a)从权力顶点角度看,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b)从议行关系角度看,保证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
c)从横向结构角度看,保证国家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e)从纵向结构角度看,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性
(八) 1.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1)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2)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2.民族问题特别是地区民族冲突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它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
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
2)民族冲突使国际政治问题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过去习惯由冲突双方或多方自行解决,现在基本上在国际社会参与下实现
3)民族冲突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导致在国际化解决民族冲突问题中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又会因解决途径不同而引起国际社会有关国家间的纷争
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其进一步复杂化
3.剥削阶级实现其民族压迫政策时通常会采取哪些方法?
1)实行民族歧视,制造民族纠纷
2)强制推行民族同化
3)分化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怀柔政策
4)制造民族***,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
5)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借“民族自决”煽动民族***
4.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和民族特点还没有消失,这是其主要原因
2)由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其遗留下来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影响
3)国内外阶级斗争
5.论述民族问题与社会政治总问题的相互关系?
社会政治总问题,就是革命和政权问题。
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政治总问题的核心即革命和政权问题紧密联系
1)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总问题
2)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的影响看,一个社会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能否稳定的大问题
a.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防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团结斗争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b.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各民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6.论述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和实现民族团结。即各民族的平等联合
2)民族平等就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
3)民族联合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自愿联合,实现的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4)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是统一的,两者统一起来构成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7.论述中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要获得解放,就要对外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对内实行各民族的自由联合
2)**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各族人民自觉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了统一的武装力量
3)各族人民只有在**的领导和汉族人民的帮助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彻底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
4)长期的历史发展,使各民族杂居
5)在国际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的威胁
(九)1. 政党的功能(或作用)?
1)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
2)集中阶级意志
3)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2.资产阶级政党在西方民主制度中的作用?
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标志
2)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的机制
3)政党制度在资产阶级民主中的协调作用
3.比较英美两党制?
不同点:
英国:1)两党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议会选举获胜称为执政党
2)两党采取集中制
美国:1)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总统竞选获胜称为执政党
2)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共同点:
1)两党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
2)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
3)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4.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的主要类型?
1)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特点:政党数量多、各政党划分两大阵营,轮流执政、政权更替取决于第三党的结盟政策)德国和FaGuo第五共和国
2)多元并存的多党制。(没有一个政党能获得多数席位,政府由几个政党组成,反对派也组成联合阵线与其抗衡)意大利、瑞士、芬兰、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前的FaGuo
3)一党独大的多党制。(存在多个政党,但只一个政党处于优势地位,并单独执政,其他则属于在野党)印度、新加坡、墨西哥、1955-1993日本
5.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党的领导?
1)政治领导,(核心)就是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
2)思想领导,(前提)就是不断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
3)组织领导,(保证)就是发挥党员和党组织作用,组织领导的核心是干部问题
6.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
2)如果党政不分,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用国家强制力来实现,这是同政党性质不相容的
3)如果党的方针不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贯彻到全社会,就是违反了民主程序,这是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相容的
4)强调党政分开,并不是党政分工。党政分开是党政职能的分开。党政分工是党组织与政权组织在领导范围方面的划分
5)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一致的
6)江**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扩大了**的阶级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7.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1)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产生)
2)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带领其进行革命斗争(任务)
3)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组织原则)
4)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地位)
5)是有独特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作风)
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1)标榜“超阶级性”,以“全民性”自称(性质)
2)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参加选举是政党合法取得政权的唯一方式(领域)
3)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资产阶级政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核心领导圈的集权和普通党员纪律松散并存的特点(纵向结构)
4)党内派系斗争的合法化,表现为典型的“党外有党,党内有派”(横向结构)
5)资产阶级政党的“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原则)
8.论述**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和优点?
1)坚持中国***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A,其基本政治格局是中国***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的统一B,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这种领导是通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民主协商来实现的
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和各民主党派是“长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具体体现在政治协商制度
3)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基本准则
4)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领导与合作的统一,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9.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含义(性质)、特点和作用?
含义:在社会主义国家,有组织的利益群体主要是政治团体,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利益群体
特征:1)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3)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在整体利益一致基础上,存在利益差别
作用:1)组织功能
2)参政功能,主要体现在四方面:a.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参与行政决策c.参与政治协商d.通过传播媒介来表达政治团体的要求
3)民主监督功能
4)教育功能
10.论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
两者是形式相同,内容有别的政党制度
1)两者建立的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生产资源资本家占有制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矛盾对立的基础上。其一党制和多党制形式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和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状况。后者的多党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其政党制度反映的是各国特定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各阶级、阶层的团结和合作
2)政党的活动范围不同。前者主要是选举活动、议会活动、组织政府,维持资产阶级或垄断集团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后者的活动范围广泛,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加者,在强调党政分开的前提下,它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承担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责任
3)政党制度发展的前途不同。前者的政党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最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制度的灭亡而消灭。后者的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制度的有机部分,其核心是共产党领导,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共产主义社会来临后,随着国家的消亡才会消灭,因此它是随着所追求的最高和最终目标的实现而自行消亡。
(十)1.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特点:1)政治文化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它包括三种:主导型政治文化、次主导型政治文化、反主导型政治文化,后二者又统称为非主导型政治文化。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对于政治制度的维系或变革,具有深刻的影响。
1) 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大影响;
2) 政治文化对于维持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3) 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于政治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政治制度是以一定的政治文化为背景。
3.政治文化的基本结构层次?
1)政治文化结构主要是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政治认知)、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2)政治意识形态层次居于政治文化结构的核心地位,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它决定了政治文化的阶级本质
3)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价值观一般指的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它处于政治文化的中间层次
4)政治心理作为隐形文化,是政治文化中的深层因素
5)政治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层次,政治文化的变异首先由此开始,与之相反,政治心理层次的变动过程则非常缓慢,因此往往成为阻碍政治发展的滞后性因素,政治价值观作为中间层次在政治文化结构中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功能?
含义: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
功能:
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并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次主导型政治文化和反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DIZHI和斗争
5.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
2)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3)要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结合
4)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5)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