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宫一号完成转场发射前将进行检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1 09: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宫一号


  ■ 现场
  天宫一号档案
  【发射日期】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外观】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吨
  【结构】 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功能】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等完成对接,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直至发展成为空间站。
  昨天,在1500米无缝轨道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揽着天宫一号在缓缓推进,历时1小时零7分,抵达发射架,顺利完成转场。
  现场警戒最为严格
  昨天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绝好天气。天高云淡、风力不大,在空旷场地上也只能感觉到轻风拂面。负责转场的技术人员介绍,这样的天气情况非常适合天宫一号转场,是保证转场万无一失的重要因素。
  从前天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增强了警戒力量,对外来人员进入发射场进行严格管理。从生活区进入发射区的车辆均有特别的通行证,沿路还有三道检查岗,对车辆以及人员进行核查。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就算与前几年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相比,这次的现场警戒也是最严格的一次。
  转场每分钟不超20米
  进入发射区后,远远的看到耸立的发射塔。发射塔架在前期进行了重新粉刷,披上了全新的蓝色外衣,与对面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相互呼应。转场开始前,发射场周边遍布安保人员,警戒区域外,不少周边的居民有组织的前来观看转场过程。转场开始前,不少人在场地周边合影留念。
  8时左右,垂直总装厂房外穿着工作服的人员频繁走动,开始准备转运工作。
  9时许,已装载完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嵌在巨大的活动发射平台上,沿着20米宽的轨道缓缓移动。几分钟后,银白色的火箭才从厂房完全露出,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装在顶端。
  据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以每分钟不超过20米的速度,沿着1500米重轨道垂直转运至发射架,历时一个多小时。
  据现场专家介绍,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的天宫一号,重量和神舟七号一样,约为8吨,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安装在实验舱前端的交会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是 “天宫”和飞船联通的关键所在。从外表上看,它像一扇圆形的门,内部直径约为0.8米,航天员可以通过这一扇门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
  各系统还将进行检查
  一位曾多次参加火箭转运及发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风力不大,天空晴朗,非常适合火箭转场,因为转场对稳定性的要求特别高,一杯满满的水放在移动平台上,水的波动不能超过一毫米。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降雨,将对运载火箭的电路、气路等造成威胁。
  据发射场总指挥崔吉俊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三垂一远”模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使产品运转时间缩短到两小时以内,发射区工作时间由原来的10―15天缩短到3-4天,并具备了15天以内连续发射能力。
  昨天上午11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发射塔的巨大吊臂缓缓合拢,将天宫一号与火箭组合体牢牢地抱住,现场围观的人群发出一片欢呼。这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21: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