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
9月14日,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Jiabao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美国《星岛日报》9月16日载文《中国可否成为欧债危机救星》,摘要如下:
中国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寄望成为打救欧债危机的救世主。最新的一宗,是国际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意大利求助北京购买其公债事件。在此之前,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已然相继向中国求援。
作为一个试图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中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的领导人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中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加大对欧洲的投资,然而由迄今为止的市场观察来看,大规模投资欧债进行救市行动的情形尚未发生。
中国外管局一向以安全性、流动性和回报率并重作为投资原则。
点击数:
如果纯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眼下当然不是砸钱买入欧债的最佳时机。但若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观察,不论北京方面是否愿意,中国始终逃不脱欧洲债务危机的罩门。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及出口市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若欧洲经济崩盘,中国的对欧出口将遭重创;而急剧贬值的欧元,势必加重中国出口业的困局,热钱亦会大量流入新兴国家市场,持续攀升的人民币,亦必成为热钱追截的目标。而在美国、日本经济均深陷衰退泥淖的情况下,欧洲一旦“失陷”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现象,恐将令世界经济陷入绝望深谷,中国届时非但不能独善其身,反而可能还会被拖入深渊。
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下,面对具有高度实质性违约风险的欧债,北京显然无法坐视。另一方面,欧债危机亦为中国提供了在欧洲市场争取其战略利益的机会,而中国的助力,必将有助于巩固欧元市场,使之维持与一币独大的美元相抗衡的局面,客观上亦有利于人民币走国际化道路。
然而,打救欧债危机毕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远不像买碟小菜那么简单,中国在动手前,还得仔细检视一下自身的状况。中国当前正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政府紧缩流动性的举措与大量中小企举贷无门的现实,勾兑出房地产价格高位停滞、股Shi持续下跌、民间高利贷横行的光怪陆离之景;由汇率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得一些外向型企业无米下锅,或倒闭或处在半停产状态;更为要命的是,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至去年已超过十万亿元,并由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首开地方融资平台违约先河——国际社会均希望中国成为打救今次危机的“白武士”,殊不知手握逾三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白武士”亦有自顾不暇之隐忧。
正因为如此,中国总理温Jiabao在新近的达沃斯论坛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且,在处理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并非“吴下阿蒙”,不会给欧盟提供免费午餐。温Jiabao总理给出的策略是:以扩大援助来换取欧盟提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同样深陷危机的美国,则提出放开美国市场给中国企业投资、扩大美国商品对中国出口的要求。而不论对欧盟还是美国,中国均抱持一个准则,即尽量使债务转化为投资,以降低风险。上周中国对意大利的谈判重点,即是中国对意工业投资,而非购买债券。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已通过持续性的收购与投资活动,陆续赢得希腊、意大利等大型港口项目。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六个月时间里,中国公司、银行与欧洲签下了大约六百四十亿美元的合约。
欧债危机究其根源,是拥有共同货币的欧盟并未实现公共财政的一体化;而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长期滥用国家信用。由目前的情形看来,上述两者均没有推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性举措的决心及办法。在此情况下,为免在一片吹捧声中充当冤大头,中国的海外救市行动,自当慎之又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