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我开始关注中国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的问题,面对中国白白地把物资输入美国来换回美元的行为,我感到非常愤怒。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这种行为实际上在过去日本、荷兰身上也曾发生过,人们很早就用铸币税一词来讨论这种情况,但却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对于宏观经济的主流范式意味着什么,或者说这一不合理的现象从来没有激发人们去怀疑、批判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套用中国的一句非常有名的政治口号就是,经济学术界遵循两个凡是:凡是经济学大师说过的话都是正确的,凡是大家已经认同的理论都是正确的,这让人感到震惊!
当然了上面的情况也存在着另一种可能,就是也许有人早就意识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存在着缺陷,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完善的范式来代替它。
如果说外贸顺差只是隐隐约约让我感觉到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存在缺陷的话,那么认识到增加值和全值概念上的混淆则成为我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全盘否定的导火线。收入是增加值范畴的概念,而支出则是全值范畴的概念,这样收入与支出的等价关系几乎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
有时候看看身边的技术进步,你会感觉人类的聪明程度简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有时候看看人类在一些思想上的谬误面前竟会几十年裹足不前,你会意识到人类思想观念上的进步不会比蜗牛爬行的速度更快。
经济学必须要在均衡的概念下才能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吗?这大概是科学理性主义泛滥的又一例证。在总产出、总收入与总支出之间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决定关系,而不是某种均衡意义上的恒等关系,这是我们经济的常态,也可以说是货币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当认识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商品互换合约,并且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是:产出决定收入、收入决定需求、需求决定产出,以及贸易顺差对本国福利没有任何益处后,各个国家出于理性的必然选择就是减少外汇储备。这样基于分享贸易剩余思想的公平汇率理论就是上面这一新宏观理论必然的结论与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