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性引导激情:政府、国家和人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5 10: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错乱的激情》作者的文风尖锐,社会观察深入细致,见解独到,本文也不例外。其中有三个观点的论述,我很赞同

一、对**的角色及其在西方社会的形象的判断;

二、以批法oGONG效果适得其反的错误为例,指出执政党思维的僵化和策略的不可思议的落后,以及在这次****闹事奥运火炬的风波中的失败作为,彰显了当政者的宣传机构现代化的路途还相当遥远;

三、对此次风波可能混淆民众的视听,影响中国当政者和民众判断力,使思想的开放进程倒退的后果深表忧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0:11:4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我不同意“这个政府的本质,也从未因为经济增长或进入信息时代而改变,它首要的兴趣不是这个国家与人民的未来,而是自身权力顶(的?)稳定”的说法。这种说法,表明作者对政治机构功能的理解停留于理想状态,脱离了一般的现实。

我认为,不管动机如何,政府的首要兴趣不得不是国家与人民的未来,权力的稳定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所谓政府的本质,就是由他来管理国家。任何一个机构/政党,都有其长远的目标和基本生存的前提, 但这个前提是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紧紧相连的,不应将政府的本质与其相依存的基础(国家和人民)割裂开来。明智的政权很了解,一旦抛弃其存在基础,自身就岌岌可危。是所谓民可载舟,也可覆舟。因此,为大多数人服务,为长远利益服务,是一个宗旨,也是传统的智慧。即使有时偏离方向,体制内在的求生机制也会自动拨乱反正,否则,该政治机构就会被历史淘汰。因此,“政府的首要兴趣不在国家人民的未来,只在自身权力稳定”的论断,有逻辑问题。

其次,中国现代历史的轨迹展示,也不支持作者的论点。抗战结束,国民党以资源和外援的双重优势失败于共产党,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既然已经上台,当政者当然希望自己的生存是可持续性的,稳定是最重要的,不论对新的当政者还是备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广大老百姓,都是一样的重要。稳定是民众的长远利益,没有稳定,就没有民生,更没有发展。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世界上任何政党均如是说,中国的执政党也不例外。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0:12:03 | 只看该作者
听其言,观其行。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尽管是在体制内,政府在各个方面还是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其中包括在言论自由度的开放尺度上和民主化的进程上。而这些成就,不能说仅仅是政府为了稳定自身权力的所作所为的副产品。政府中的个人有个人私欲,并不代表政权组织的动机就是谋私利。说一句题外话:组织一旦建立,就有其自身的生命,这是组织学研究的范畴,今天不在此讨论。人是需要物质来生存的,能生存了,才有进一步分配社会资源的要求,才可能有政治上的要求。发展了,温饱了,有了物权了,有了基本的法律保护了,知情权、话语权,才能落到实处,民主自由才不是空中楼阁,反腐防腐才有落实的基础。

****的制度,没有草根民众真正的参与,很容易沦为既得各个利益集团谋私利的工具。君不见,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就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言论出版自由,但依然是腐败丛生,经济落后,快速发展也是近十年来的事,九十年代初曾来中国取经,经济改革的步伐还不如中国。他们的政府一直是民选政府,也是信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但实际的效果却远不是民众和国际社会所期望的。前苏联的民主试验,又是另外一个现实的例子,当引以为戒。以西方自由制度为蓝本的休克疗法,以不破不立的决心,解体了一统的苏联,十多年来,对社会的冲击极大。

国家一度处于危险的边缘,国家资源落入极少数人手中,贪污腐败,犯罪猖獗,人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平等的新制度并没有很好地保护到民众的生活和利益。你可以说他们的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根源,民主不能包治百病,药到病除。那么,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分析中国。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0:12:27 | 只看该作者
1949年后的新中国的当政者,在抗战和内战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经济极其落后的国家,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漠, 外部经济封锁(香港是唯一的通往西方物质的渠道),国际环境险恶。政府精英们擅长斗争,没有管理国家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人才奇缺。在迎着困难上的艰难探索实践中,国家和人民走了将近三十年的曲折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到1978年,在体制内的权力交接之后,执政党总结经验教训,看清了“亡党亡国”的风险,才终于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唯一的选择,遂通过多年建立起来的高效国家机器,把国家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拉了出来,走上了经济改革的发展轨道。可见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时代在中国之所以成为现实,正是执政党有所作为的直接结果。这是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外部发展的压力下,一个体制内自我进化的过程。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正是政府的最高的兴趣所在,而稳定的政权是政府展开作为的必要条件。

很自然,人们可以发问:依赖一个政权通过自我进化来改善人民福祉,主宰国家兴亡,似乎太过冒险,中国有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从十九世纪末的戊戍变法失败,到清王朝灭亡,从北洋政府,到国民革命,从张勋复辟,到民国政府,前前后后五十年,最后,偶然也好,必然也好,历史的选择是当时精英云集的共产党。

近60年过去了,雄厚的国力和经济文化发展已经把中国推到了世界的大国舞台的中心,建设与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态势相适应,着眼于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更为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了。开放的今天,在一个文化悠久,封建统治意识形态最深重的大国,建立民主共和基础设施的历史任务,应当如何来完成呢,政治体制的改革,谁来领导呢?当今就自然地落到了拥有强大国家机器,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的共产党的身上。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

既然世界历史(英国的君主立宪主导的民主制度和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民主改革)和中国这三十年的实践都证明变法改革可以成功,那么作为一个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政党,为什么会自动放弃身处的可以推动中国进步的主导地位,而拱手将舞台让给没有经验和业绩支撑的其他党派,让中国走上一条风险极大的“休克疗法”的道路呢?可以说,世界上任何思维正常的负责任的政党领袖,都不会走这条路。

这样说,并不是声称目前的体制就是完善的。远远不是。此次的风波,暴露出的许多的问题,体现了现有政府宣传公关的功能上的严重缺陷和不足,而这些缺陷和不足,根源在于体制内的一言堂的习惯势力,唯上而不唯真,学识浅薄,思想狭隘,愚民政策,打压不同意见,落伍于时代,落后于民众,需要从结构上,从流程上,从人员上,进行全面梳理整改。然而这种改革不能从天而降,必须从现实出发,制定可行的方案,走体制内变革的道路(英国的言论自由程度,是世间的一个典范,而造就的体制,也是有君主主导下的立宪制度而来。可见,体制内的变革,结果不一定不彻底)。通过现有的体制,加大社会协商的力度,逐步过渡。要求政党一夜之间走完别人几十年上百年走完的路,是过于奢求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0:12:43 | 只看该作者
****制度的蓝图的描画是容易的,但要准备好其生根的土壤,调整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民主制度顺利度过播种、生根、开花、结果的成长周期,并且持续下去,就太难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立足现实,创造机会,抓住机会,把条件一点一点地凑齐,最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能不如急风暴雨那样过瘾,确实春雨润物细无声般的有用。

奥运本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在内外的压力和诉求下,顺应潮流,解放思想,在宣传公关部门大量任用贤能才俊,进一步扩大言论自由的尺度,深耕民主意识的土壤,好为下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做准备。但这次西藏和奥运问题上,西方媒体报道失衡,甚至肆意煽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更糟糕的是,文化的碰撞激起的火星,点燃了民族主义的烽火,在一定程度上,烟雾掩盖了政府的问题,反而减轻了政府加速改革的压力,这也是作者和许多人(包括我本人)的忧虑。

如果我们想要见到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的改革,尺度的放宽,就要鼓励、督促政府的改革步骤,任何情绪化的指责,理想化的要求,都将于事无补。我想,假以时日,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的一代领导人,对此会有所作为的。无他,只因政府的工作核心不得不围绕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展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反,人的意志要屈服于它。在这统一的目标之下,其他的不同,主要就是方法论上的。方法论又是一大讨论话题,但已不是本文的范畴了。 冲动之下,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一家之言,希望能抛砖引玉。
6#
发表于 2008-4-28 08:25:34 | 只看该作者
:L
赛福尔摩斯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8-5-4 09:26: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20:1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