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拿大邮局工会大罢工之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7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陈思进

  最近,差不多一个月我没有接到任何邮件,怎么回事儿?难道互联网真的取代了邮局,再也没有邮件了吗?当然不是,还没有到那天。原来是加拿大邮局工会大罢工。

  加拿大邮局,简称CPC(Canada Post Corporation)成立于1981年,标志着加拿大邮政从政府部门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联邦皇家企业,好似国内事业单位变为大型国企一般。在此之前,属于政府的邮局,欠下了5亿加元的巨额债务。而实现商业化经营之后,加拿大邮局的宗旨定为: “以用户满意的质量和乐于接受的资费,为所有的加拿大民众、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通往本国和世界上任何地区的信件、信息和包裹的邮递服务。”为确保这一宗旨,加拿大邮局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全新的经营理念,高效的组织机构,丰富的经营手段等,结果不到8年,加拿大邮局便开始扭亏增盈。

  那时加拿大邮局如日中天,但工会感觉公司还不够善待员工,还没有到达工会的期望值,于是不顾市民和政府的请求,号召邮局工人举行了一次大罢工。那次对广大加国民众来说,就犹如发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生活秩序全被打乱;因为那个年代的加拿大人“可以一日无鱼肉,不可一日无邮件”。结果,那次加拿大邮局不得不答应了工会的所有要求。之后,那样的大小罢工又发生了几次,而每次的罢工,工会总是凯旋而归:该加的工资一分不少,该要的福利一样不缺。

  确确实实,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是“可以一日无鱼肉,不可一日无邮件”的人,邮件对于我来说,是维系亲情唯一的桥梁。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最能表达我的境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飞机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由于父母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我出生之后就留在了外公外婆的身边。我跟父母一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城市,长年累月,我对父母的思念全都寄托在一页一页的信纸上,我在这一头,他们在那一头,是通过一枚小小的邮票,一个不起眼的信箱传递的。记得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则莫过于打开信箱,收到来自遥远的地方——父母的来信了。

  长大后开始交女友,我和小玲谈恋爱了,那个年代没有电邮,更不知电子短信为何物,尽管住在同一个城市,尽管每天都可以见面,但好些难以启齿的话语便只能通过书信传递。六年多的恋爱,我们之间的书信(俗气地说是情书)都可以编成几本《两地书》了。

  再后来我先出国,头三个月,更是不管不顾邮票有多昂贵,几乎每天一封信,小玲更是一天收不到信件就会一夜不眠。三个月后小玲总算也出来了,但由于电话费太昂贵,跟国内亲友的联系依然靠书信。身在海外,心寄家乡亲人,那可真是“家书抵万金”啊,每一封邮件,都寄托着我们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由于邮政的重要性,需求当然也就大了,任何东西需求愈大,其生存的价值也愈大。所以,当年有一个房东的儿子硕士毕业了,他不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心一意想捧金饭碗,通过考试进了邮局,从邮递员做起,心甘情愿每天风里来,雨里走。因为邮局工作超稳定,福利也超级的好,在美加两地是为数不多、享有终身退休金待遇的单位。

  然而时至今日,当邮局大罢工将再一次降临加拿大,政府和民众的反应简直可以用麻木来形容,和前些年前些邮局罢工相比较,政府和民众不会再提“应该如何跟他们合作”,而是反问:“邮局罢工对我们还有影响吗?”

  是啊!今天,我们已经活在了电子时代,一切的一切都被网络及电子产品所替代,发达数字化(Digital)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网络”。我们浏览资讯、收发邮件、聊天、发送生日卡片和邀请信,通过网上银行服务支付账单,游览各公司的网页得知商品的目录和广告,就连听音乐、看电影和储存照片也可以仰赖网络……一台电脑或一个手机便摧毁了邮政的重要性。

  如今的我也活在了网络世界,特别像我这样喜欢写作的人,感触就尤其深,如果离开了网络,一篇稿件从草稿到誊写成样稿,通过邮寄发出去后,到等待是否被录用,来回至少一个月,这简直不可想象。但现在只要鼠标一滑动,稿件瞬间发到了编辑的信箱,一个来回也是瞬间的事。

  这两年,我邮箱里的邮件越来越少,昨天打开邮箱一看,只有两封,一封是殡仪馆的广告:“我们将以尊重、诚实和真诚对待你!”;另一封是交友网站的广告:“非诚勿扰”。

  由此一个疑问也产生了,邮局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其实,传统邮政服务是不会消失的。想当年电台广播流行时,好些人以为报纸就会消失了;后来电视普及到各家各户,人们又以为电台广播甚至电影会消失;当CD流行于世时,大家觉得传统唱片肯定会匿迹,而发明MP3了呢,又以为CD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纯属多余,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那些传统的行业是不会消失的。比如念旧的人就喜欢传统的胶木唱片;开车一族,特别是长途卡车司机,电台广播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旅途中无法或缺的伴侣;而MP3的音质迄今不如CD,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说,MP3简直不值一提;而电视,迄今为止也无法取代电影的位置,走进影院看电影依然是我们最幸福的精神享受。

  那么邮政业务也一样,他们也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对于不爱上网的老人,或者住在偏远地区的族群来说,信件和包裹派送对他们就非常重要,特别是政府退休金支票、退伍军人支票、福利金和儿童福利支票都需要邮局派送,包括小商户和慈善团体的运营,全都离不开邮务业。即便现在已流行用网络来发送电子卡片,但不能说所有人都喜欢那样。就在邮局工人罢工之际,父亲节将至,我一个同事一下子买了10张贺卡,分别给老公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以及双方的叔叔大伯等。问及为何不选择电子卡?回答说这么重要的节日,必须依据不同人的个性,挑选具有触摸感的贺卡,非得亲手写上贺词才显得郑重其事。这10张贺卡,当然就必须通过邮局寄出去。

  但话要说回来了,尽管还有存在的必要,加拿大邮政工会不能在享受7周年假、业务量下降17%、退休金赤字32亿的情况下,还狮子大开口,要求四年合约中首年涨薪3.3%,后三年分别涨薪2.75%,并要求将每年没用掉的带薪病假积累起来以便提前退休。

  即使罢工也要适可而止,因为邮政垄断的地位,已经被互联网的竞争消弱了战斗力,现在罢工只会迫使人们更加依赖网络,令本来还使用信件付账的用户,被迫转向网络或电话理财服务,将使得邮局的业务量变得越来越少,还谈何更大的工作保障?

  不得不提醒一句,因为邮政罢工,它的竞争对手速递服务已经计划吸纳更多的顾客。因此,邮局工会的弟兄们,和资本家做斗争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该收手时就收手吧!

  (最新消息,这次罢工在政府的干预下失败了,邮局工会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但也不得不复工,而由于近一个月的罢工,又流失超过30%的业务量,真可谓两败俱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3:5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