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漏油事故凸显“瞒报”痼疾难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1 10: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7月5日报道】题:海上溢油事故中国强捂一个月

  中国渤海湾发生溢油事故,对环境造成污染和长期损害。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在事发后一个月才公布这次溢油事件,表明中国在及时、透明、全面公布信息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6月4日,距山东省龙口市约48海里的蓬莱19-3油田B平台发生溢油事故,承担油田作业的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向中国海洋局北海分局报告了此事故。到7月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正式公布这次事故,时间跨度长达一个月。中国官方不在第一时间公布此事,让公众蒙在鼓里,引起疑惑和不解。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气候和能源项目经理李雁说,去年大连油罐爆炸后,绿色和平组织曾赶赴现场调查,发现相关部门在尽可能缩小和淡化事故的规模和影响。时隔一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仍不能及时地将突发事故告诉人们。

  海洋局官员说,溢油事故的监测乃至形成结论,需要动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遇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

  李雁说,评估这次事故影响的严重性,需要做出长期的追踪和科学分析。她说:“不是只看海面上有没有石油,而是比较纵深、立体地去看它,对生态环境到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香港《东方日报》7月6日报道】被指瞒报的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国家海洋局5日首度公布调查情况,指漏油早于上月4日发生, 油污面积达840平方公里,宣布作业方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要负责,但最高赔偿或仅20万元人民币,而合作方中海油无须担责。舆论哗然,批评处罚过轻,又痛斥政府放生国企,为金钱牺牲环境。

  【韩国《朝鲜日报》7月6日报道】题:溢油事故中方遮遮掩掩危害规模尚不明晰

  中国国家海洋局5日在记者会上公布了渤海湾海上油田溢油事故的有关内容,但中国国内出现了“难以相信”的氛围。


点击数:

  因为中国当局是在事故发生近一个月被网民捅破后才承认发生了事故,而且不断改变说法。6月下旬,有人通过微博首次透露了事故消息。但中海油方面随即对媒体表示,溢油海域很小,只有200平方米左右,急于大事化小。

  据韩国政府官员透露,韩国政府为了解对韩国海域产生的影响而向中国当局确认事实,但中方拒绝证实,只表示“公布官方内容时就会知道”。

  虽然中国当局已经公布了相关数据,但最大的疑问还是溢油量。溢油量决定危害规模和环境污染程度。中国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记者会前一直对中国媒体称:“此次事故为三级(溢油量小于10吨、溢油面积低于100平方公里)。”但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中方改变说法称,准确的溢油量还要进一步分析才能知道。

  中国当局就此次事故的危害表示,因为溢油,840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水水质变成了劣四类。这更加深了外界的疑问。由此可以推测,如果这一面积的海域海水短时间内受到这种程度的污染,实际溢油量很可能超过了10万吨。

  据中国媒体报道,2009年9月和去年4、5月份在海南等地发生漏油事故时,中海油也没有公开相关事实。

  【韩国《朝鲜日报》7月6日报道】中国位于渤海湾的规模最大海上油田发生了类似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溢油事故。中国当局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后才举行媒体通报会,但确切的漏油量等可测定事故规模的核心数值数据并未公开,因此被质疑故意缩小事故规模。

  专家分析说,渤海湾溢出的原油短期内不会漂向西海岸等韩国海域,但未来几个月后韩国沿岸有可能受到一些影响。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5日开始针对中国进口水产品实施苯并芘(油类污染残留物质)检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7:0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