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媒:中国地方债务炸弹“嘀嗒作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1 09: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7月5日文章】题:中国嘀嗒作响的债务炸弹(作者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

  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大力反弹引发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嫉妒和困惑。中国人是如何做到的呢?也许鼓吹“中国特殊论”的人是对的:北京找到了经济成功的秘方,而西方没有找到。

  如果我们还记得席卷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贷款潮”——过度借贷加剧了房地产泡沫和不可持续的消费。中国似乎已经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但只有一个主要的不同:中国的大量债务出现在基础设施行业,而不是消费领域。这就是中国特殊论。

  根据中国审计署6月底公布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占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7%。由于国家审计署的数据以超过6500个政府支持的融资平台为基础(全国有1万多个这样的融资项目),因此地方政府实际的债务额更加庞大。中国人民银行6月初的报告估算,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大多数是欠银行的债务),比审计署的数据高出30%。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这表明中国的财政状况比之前认为的要糟糕很多。表面上,中国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20%,与挥霍浪费的西方政府相比,北京就是一个财政状况良好的模范。但是,如果我们把通常算作公共债务的各种政府职责考虑进去, 中国的情况看上去就不那么妙了。一旦把地方政府债务、调整国有银行资本的成本、国有银行发行的债券和铁路债券纳入其中,中国的债务总量就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至80%,相当于美国和英国的公共债务水平。由于中国的大多数债务都是在过去10年欠下的,以目前的债务积累速度,中国正处在不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慢时期,预计未来10年增长将放缓。

  第二个问题是地方政府能否支付利息并偿还贷款。如果它们进行了可靠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项目可以产生收入流,那么债务积累就不是一个问题。不幸的是,地方政府建设的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似乎都不是这样的。通常,这些项目都会大量举债,地方政府只投入少量成本,其余基本全部靠借贷。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债务偿还负担。


点击数:

  只有两种收入渠道可以支付这些债务的利息。一种是出售政府掌握的土地(把土地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担保)。另一种是利用这些项目 (发电厂、港口和收费公路)产生的现金流。由于充满泡沫的房地产行业摇摇欲坠,地方政府不应指望靠出售土地来挽救它们。它们新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能否维持更加不可预测。一名银行高层透露,这些项目只有三分之一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支付贷款利息。这就表明地方政府无法收回它们的基础设施投资——或偿还银行贷款。

  这颗嘀嗒作响的债务炸弹会产生什么经济后果呢?

  由于地方政府借银行的贷款约有一半将在今后两年到期,预计我们会看到一场短期偿还危机。假设这些贷款还可以收回,则中国国有银行将不得不重议贷款合同。它们可能还要被迫借给地方政府更多资金,以便它们偿还这些贷款的利息。这种财务小花招的实际效果是降低中国银行的盈利性,而这并不是引发担忧的原因。财务技巧只能暂时延缓必然发生的问题。

  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国有银行大量债务的长期后果,可能不会以银行业危机的形式显现,而是以其他更加隐秘的方式产生危害。由于国家拥有数万亿人民币资产,当不得不偿还这些贷款时,北京应该有足够的资源救援地方政府。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未来10年利用宝贵的金融资源帮助地方政府,就意味着中国可投资的资金减少。对一个投资主导的经济来说,这意味着更加缓慢的增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3 12:4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