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荐] 莫让“国情”毁了中国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2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莫让“国情”毁了中国奶

李志起 CBCT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www.lizhiqi.com

    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为什么说我们喝着全球最低标准的牛奶,主要来源于以下的数据:2010年以前,我国牛奶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50万个,蛋白质含量每百克2.95克,而修改后的标准是——细菌总数上调为200万个,蛋白质则下降到2.80克。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纳闷,缘何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咱们的标准不提高,反而还降低了。这个内部讨论会给了我们两个参考答案,一个是被个别大企业绑架了,另外一个是咱们要从国情出发。
    个别大企业是指什么?估计大家不用猜也可以想到,奶企当中的大企业,真是屈指可数。咱们就先说说这国情。咱们的国情是什么?“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倒掉”;“养殖环境比较差,细菌数真正按50万来规定,也是绝大多数达不到标准。定格200万,就能保证奶农生产合格的奶”。
    好一个国情!真不知道当国情从这些人的嘴里冒出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向百姓提供更好牛奶,是企业的责任。而有关部门需要做的,是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将这种责任固定。由此观之,牛奶标准不升反降,尤其是细菌含量一下子提高到原来4倍,这样看起来是照顾了国情,拯救了奶农们的标准不高的牛奶。
    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是否表示,如果当200万个细菌的标准仍不足以保证奶农们的牛奶“合格”时,标准是不是还要再降一降?敢问一下,在标准制定者眼中,咱们消费者的权益究竟被置于何种地位?这样的做法,不得不让我们对“维护奶农利益”的说法保持怀疑的态度,莫非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利益关系?
    “农业部做了大量的调研,主要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这样把标准降低了一下”。如此轻描淡写的姿态,确实让人心里发毛。我们在这些所谓的业内人士脸上丝毫看不到尴尬的表情,相反却像是很享受当前的现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都不能知耻而后勇,反而心安理得,这让消费者们如何对咱们的奶瓶子放心?
    今天在这里降一下标准,明天在那里降一下,看起来对奶企负责了,可是谁来对咱们消费者负责?如此迁就了落后的企业,这样的国情,谁说是在保护中国奶业,却是在活生生地毁了中国奶业。

     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为200多家中国企业担任过品牌营销顾问。他在中国营销界提出的“品牌空间论”、“传播3.0”、“成长金字塔”模式和“红色智慧”等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1:54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