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数: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是非洲新殖民者?》,作者顾尔德。摘编如下: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非洲行抵达首站赞比亚,就对中国大举扩张提出警告:“我们不希望在非洲看到新的殖民主义。”她希望到非洲的投资者不只做的好(well),也做的良善(good),“不想看到他们侵蚀非洲的好政府。”她还自许美国对赞比亚不只投资菁英,更投资人民。
希拉里发言代表美国与中国争夺黑暗大陆主导权意思甚明,但她对中国的批评是否公允?
就贸易量而言,中非贸易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成长十倍以上,但非洲整体对中国出超多,入超少。例如去年非洲对中国出超就达一千两百亿美元。也要感谢廉价中国货,让更多平民可拥有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
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统计,中国从二○○五年到二○一○年对外投资共计三一六○亿美元,其中在撤哈拉以南地区占一三。八%,中东与北非占一六。五%。整体而言,中国七成对外投资在亚非拉。此外,中国对以非洲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贷款已超过世银贷款总额。和十八、十九世纪白人殖民者不同的是,中国人不只投资矿产、带走自然资源,也投资纺织等轻工业,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就上述这些数据资料而言,中国似乎还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扶助亚非拉的兄弟们,但像当年周恩来谈到援助坦赞铁路计划时所说的:“穷人帮穷人是出于真心真意,不会有什么企图,被帮助者会受惠不忘。”两年前中国总理温Jiabao访问非洲时,也以坦赞铁路为例说,中国帮非洲盖这条铁路,“并没有从非洲拿过一滴油、一吨矿石”。
点击数:
不过,中国已非穷人了,其国际战略布局也不会像万隆会议时代所宣示的。目前,自非洲进口的石油已占中国进口总量三成以上。中国对外投资与援助,一方面要稳定周边国家关系,一方面以掌握自然资源为重要核心。没有稳定原物料来源,中国经济成长就无以为继。中国发展航母,与军事战略考量同样重要的是,扩大远洋军事幅射力,确保石油输入安全路径。
中国援非主要有两点被垢病:一是中国经常以援助绑某项天然资源开发计划;二是援助项目也是由中国企业承包,援助款多回流到中国。就第二点而言,其实不少国家也采用这种方式(台湾过去的荣工处亦然),不过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且财务一向不透明,帐面一亿美元援助计划,到底真正花多少成本?受援助国家根本无从搞清楚。
希拉里指控中国腐化了政治原本不清明的非洲,是否言过其实?《经济学人》四月间也指出,世银因为中国商人行贿恶习而禁止某些中国企业竞标世银项目。中国商人为化解非洲当地工会压力,招待工会领袖到中国参访学习─参访三温暖等声色场所。
较客观地说,过去西方国家在提供金援,会同时要求受援助国政治改革;而秉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中国政府,则让非洲领导人们与中国商人各取所需、合作融洽。而且看起来,非洲己成了“中国模式”最佳的复制温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