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记者26日从商务部获悉,近日,商务部再发通知部署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部署了以下13条措施:
企业 5 条
1、各地要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召开产销对接会,直接采购“卖难”蔬菜。
2、“农超对接”试点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采购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并在超市门店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柜。
3、农产品综合试点地区的大型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购销“卖难”蔬菜。
4、“双百市场工程”等财政资金支持的大型批发市场,要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减免“卖难”蔬菜场地费。
5、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临时收储一批“卖难”蔬菜。
信息4 条
1、发挥商务部“商务预报”“新农村商网”等网上产销对接平台的作用。
2、出现蔬菜“卖难”的地区,要细化监测品种和范围,建立主要“卖难”品种的交易量、批发价格日监测制度,强化对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
3、及时组织农业合作社和种植户,通过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发布蔬菜“卖难”信息。
4、销区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发布需求信息,组织流通企业开展网上对接撮合。
菜场4条
1、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突出蔬菜流通设施的公益性,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
2、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
3、在注重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城市社区、街道直销蔬菜。
4、研究在城市特定区域和时段,设立免摊位费的“周末市场”。
落地>>>
江苏下月出台“农产品进城直销”意见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省物价局获悉,我省多个部门正在联合制定鼓励农产品基地进城直销的相关意见,并将于下月正式出台。
省物价局昨日通报:全省监测14种蔬菜价格均价首次重回2元以下,同比降幅均超过10%。不过,与田头的收购价相比,城里的菜价跌得就不算多了。白菜田头的收购价已经跌至2-4分钱一斤,可是在城里的农贸市场还要卖到5毛到8毛。
省物价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常规上来讲,蔬菜每经过一个中转环节就要加价20%,从田头到市民手中,最低加价60%,有的甚至增加了10倍以上。“我们正联合多个部门准备出台相关的意见,一是鼓励农产品基地直接到城里开直销店,二是鼓励农超对接。农产品直销店是比较新的事物,一来可以解决农村农产品的销路,二来又能减少倒手的环节,三来这种直销蔬菜源头追溯更容易。”(石小磊)
探访>>>
南京首家"农产直销店"未盈利
其实上月开始南京已有一家来自六合的农村合作社进城来试水"直销店"的经营模式了。
记者昨日上午10点多来到这家位于迈皋桥附近的"金田果蔬专业合作社南京迈皋桥直营店",店里的人气不是很旺。整个直销店里卖菜的十多个员工都统一着装,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说,这里的营业员都是聘来的,给同一个老板打工,卖的大多数都是合作社自己的菜。
记者对比了一下,一些蔬菜的价格的确比周边菜场里要便宜一些。比如薄皮青椒,这里一斤卖1.8元,在后宰门菜场卖3元,锁金村菜场卖2元。再比如丝瓜卖2.8元一斤,记者前一天晚上在苏果超市看到的是3块多一斤。整体看来,不少品种的价格的确比别的农贸市场和超市要便宜一些。
不过,与普通的农贸市场相比,这个直销店也有不足之处,菜的品种不是很全,荤菜也买不到。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这家合作社的大部分菜都是从六合拉过来直销的,也有少部分为了弥补品种的不全是从众彩批发市场进来的,只加了很少的运费。这家合作社还准备在雨花台附近及黑龙江路再开两家这样的直销店。不过,到现在为止,首家迈皋桥店尚未实现盈利,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示并不意外,他准备将这种直销的模式做出一定规模效应,通过规模化经营寻求盈利的渠道。 本报记者 石小磊
思考>>>
"直销"尚需政策对接
从南京首家农产品直销店的现状不难看出,这种请农产品种植基地来城里开直销店的思路是好的。但这样的直销店面临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第一,如果只卖自己种的蔬菜,那么品种上一定会受到限制,第二,买不到丰富多样的荤菜也会使客源受到限制。
昨天下午,省物价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出了一些别的实际问题,比如直销店的菜相对便宜,一旦形成抢购,能不能保证菜源的持续供应,如果上午卖光了下午就空架了,势必会对持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到了南京本地菜大量下市,要依靠外地菜的时候,这种直销店该如何经营。另外,像鲜肉产品要进入这样的直销店来销售,还面临着许可证等门槛问题,这些就需要后续政策的衔接。
省物价局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问题都已经纳入考虑之中,下一步要出台的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进城直销政策,各部门协商重点就是这些问题。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相关阅读:
2011.04.26
2011.04.26
2011.04.26
2011.04.25
2011.04.25
推荐微博: 好客山东 江西风景独好 四川省旅游局 柔软丽江 西藏旅游全部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