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媒:香港与内地的“宝宝恩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8 17: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4月12日报道】题:香港跟内地的“宝宝恩怨”(记者  叶靖斯)

  在香港,生孩子不容易,孩子生下来之后的事情同样不容易。

  每天上下班,走上贯穿中环的人行天桥,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能看见手抱初生婴儿的中国内地父母往来,或有一家三人行的,或有貌似“地陪”领着。

  这些都是刚从内地到香港生孩子的父母。他们来给宝宝办理香港“回港证”,再到一条马路之隔的中国旅行社(港中旅)总部办理“回乡卡”,这就好回家了。

  这又想起了在许多酒店、宾馆附近,最近很容易就看见有内地人拿着巨大的塑料袋,里头装着好几罐奶粉。

  最近说内地近半数乳制品企业重审不及格,结果内地游客与陆港水货客抢购奶粉,香港父母担心孩子没得吃;内地孕妇占了香港医院的床位,本地孕妇担心孩子没有人接生。

  这两件因为生育而来的事情,最近使得香港跟内地民众闹得很不愉快。

  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大家都会把事情从2001年的“庄丰源案”终审判决说起。根据这个判例,除非是非法入境居留,否则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父母的子女均拥有香港居留权。




  把2001年的数据与2010年的数据拿来比较一下:2001年中国内地孕妇在港所生婴儿只有620人,2010年则是40680人,增长超过65倍。

  产科服务紧张,人们质疑香港的公立医院到底该给谁提供服务。

  多数人认为,内地人涌港产子,不是为了要逃避“超生”罚款,就是要给孩子取得香港居留权,享受免费教育和特区护照130多国免签证等各种福利。

  与此同时,在内地尤其是南方地区,中介公司四处宣传赴港产子好处多多,几近成为常态。翻开某家赴港产子中介公司的网页,看见了香港也在流行的一句话:“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同样的一句广告词,香港的家长因而相信要让孩子“削减”童年生活,多花时间上他们不见得喜欢的各种课程;内地的家长因而相信非得到香港产子不可,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那个“香港人”的身份。

  结果,公立医院的产房历年来人满为患,2007年实施的高收费、产检和预约床位制度把不少孕妇分流到私立医院,创造了据称年收入14亿港元的产业链。

  但是据公立医院产科医生们组成的压力团体“香港产科服务关注组”所说,私立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医护人手进行“挖角”,公立医院人力严重不足,危及了本地妈妈的母子安危。

  面对多年来的顽疾,这个压力团体上周约见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提出今年限制香港产婴数目在8.8万名。意思就是说,香港只能承受这个数目的孕妇预约分娩床位,其他的除非是本地居民,否则一律不接待。

  有人说,当年香港“后过渡期”,有能力的香港人也都设法跑到美国、加拿大产子,明摆着就是为了那个居留权和国籍,今天内地人跑来香港生孩子其实没有什么分别,那为什么香港人的反应会这么大?

  地方小、资源少,始终是最贴切的解释。香港人口已经达到709万,能建医院的土地有限,食品也绝大多数得靠进口。其中,婴幼儿奶粉更是其中一种完全依赖进口的“主食”。

  怨恨跟矛盾已经摆在眼前,港府所承受的压力正不断膨胀,但这显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5:3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