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6日报道】题:洪博培表示,需要改变的是北京,不是华盛顿(记者 詹姆斯·T·阿雷迪)
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6日在上海的鲍大可-奥克森伯格年度中美关系讲座上发表了讲话。在他卸任驻华大使并可能回国参选总统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洪博培似乎是在敦促****而不是白宫进行变革。
他谈到了如何改善中美关系的问题——这次他主要把球踢到了中国那边。
“不管你喜欢与否,世界的眼光现在都落在美国和中国身上,”洪博培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为了我们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加强合作的习惯。”
洪博培认为这两个大国之间相互了解的关键是“对等方”不间断的人际交流。他并不鼓励借助“推特”或“脸谱”网站发动革命,他说相比“贴心”的关系,这些东西“只是工具”。
虽然如果参选的话,51岁的洪博培肯定会拿自己对中国的了解来吹嘘,但他似乎认为,对中美关系来说更重要的人事变革应该是中国领导层增加新的血液。新官员 “会以更深远的世界眼光来看待问题”。
在30分钟的讲话中,他不时用汉语开玩笑,并说他们一家在北京的生活是“我们一生中最令人兴奋的两年”。
洪博培说,他希望两国关系在目前已经取得的“难以想像”的高度上进一步提升。两国要培养“合作的习惯”,美国人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过去100年中都经历了什么。
不过他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中国,“因为一些不受欢迎的事件而不断地开启或切断关系是一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为表示不快而取消会议无法促进彼此的相互尊重”。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7日报道】题:美国驻华大使:坦诚是美中关系的关键(记者 威尔·克莱姆)
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昨天在上海演讲时说,“坦诚、频繁和直率地进行辩论和商讨”的能力体现了中美关系的牢固性。他在不时出现措辞强烈的演讲中也多次提到了人权问题。
“检验我们关系牢固程度的是我们公开坦诚讨论一些有时会使一方不快的问题的能力,但这样能把问题放到桌面上来,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洪博培说,“假如关系不够牢固,假如没有坚实的基础,那就不可能公开地交谈,也不可能以直接和坦率的方式来谈。”
在30分钟的演讲中,洪博培强调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积极因素以及“共同利益”。但他又说,要发展“共同价值观”还需要做更多的事。
即将在本月底卸任的洪博培警告说,“分歧经常主导了我们的交流,影响了我们合作的热情”。
“我们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是深远和众所周知的,”他说,“这并不奇怪,比如,美国仍会继续努力推动尊重普世人权,这是美国经验的重要延伸,也是我们世界观的基本原则。”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6日报道】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6日对中国的人权记录提出了批评。为防止使双边关系复杂化,并给高层官员带来尴尬,外国外交官在中国一般会避免这类对中国政策和行为的公开批评。通常,在有当地精英人士和大型媒体参加的论坛一类活动中,外交官会格外注意这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