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局长被逼“卧底”多年:扮农民工养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5 14: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  [导读]“华通是义乌最大的养殖场,我第一次进去要看它的环境,他们不让我进去,后来我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去,后来我觉得可以,就自己带了十几个人进去,实实在在做了半个多月时间。”转播到腾讯微博[img]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43/205/745/48496043.jpg[/img]
[img]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143/205/745/48496043.jpg[/img]
云南沾益县劳动保障局主管劳务输出的副局长陈家顺,是曲靖市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他先后五次在义乌附近工厂“卧底”做“农民工”,了解劳务工们的生存工作环境,因此被网友称为卧底局长。五年来,他先后带出了6000多名家乡的劳务人员到浙江打工。
记者:在沾益,到外面打工的人多吗?
陈家顺:劳务输出是我们的七大产业之一。劳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了,立足在义乌,拓展扬州、辐射长三角。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义乌,经我们介绍,到周围的浦江、东阳、金华、杭州的也多了。这个工作站也不仅是沾益县工作站了,现在是曲靖市工作站了。
记者:这个服务站就像你们在义乌的一个窗口一样。
陈家顺:就是一个窗口。我们做得最多的一个就是介绍劳务合作,一个就是帮他们维权。像他们在这边一个娘家一样。
记者:不光你们沾益县的劳务输出,整个曲靖市都是靠你们的工作。
陈家顺:对,曲靖市来长三角务工的几乎都是我们来联系的。这些年来,我们陆续带过来六七千人,包括老员工自己带来的新员工,一共有一万多人了。
记者:这跟工作站的工作有关吧?
陈家顺:这是密切相关的嘛!我们现在希望介绍一部分到扬州去(打工),但是大家还是会怀疑,而现在跟着我们在义乌,就像进了保险箱一样,所以他们几乎都到这个地方来了。
“卧底”才能了解真相
旁白:从2004年5月起,陈家顺便开始负责沾益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先后多次带领当地富余劳动力去广东打工,2007年,县里在义乌成立了劳务工作站,陈家顺成了站长。当时他的手下,只有一名县里的警察。
记者:当时是什么机缘让你来到义乌?
陈家顺:我做这个事情(带劳务工出去打工)早一点,我2004年到劳动局(工作),2004年6月份就开始做这个事情了,当时还是行政命令式的,由县政府下命令到乡镇,乡镇把任务分到村委会,一级压一级地,希望把人组织起来。2004年我们到得最多的是广州深圳惠州。
记者:那时候你介绍到珠三角的是用什么方式?
陈家顺:最初是跟中介机构联手的,然后是跟企业直接联系。我还记得第一批是到深圳的松岗镇,第二批到惠州……第一批是我把他们的食宿安排好了上班了就走了,带第二批去的时候,我又会去看看第一批人怎么样了,第三批时又去看看第二批。2004年我去得最多,但是返回来也最多。
记者: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
陈家顺:我觉得两方面情况吧。深圳那个时候外地去的人特别多,当时我们心理准备没做好。
记者:你带了多少个人?
陈家顺:头两批都是100多。当时我们考察,都是走马观花地看,没能深入了解,就是接触(对方)人力主管,看看车间、食宿怎么样,也就是我们看不到软的东西,工资待遇怎么样、福利怎么样,车间管理怎么样啊,这些都是我们看不到的。而这些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后来卧底做考察就是为了考察软件吧?
陈家顺:主要是软件,硬件一眼就看得清楚了。我们也不是主动(卧底)的,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为什么?
陈家顺:一个方面是,如果我们仅仅按照企业方提供给我们的情况资料来告诉他们(农民工),员工进去了,感觉和真实情况有落差,情绪就会有点不稳了;第二个就是员工进去了确实也不适应,他们毕竟是从一个闲散的环境到一个集体的生活环境中去。新的环境新的工作,由此产生的问题特别多,确实需要一个人充当翻译和引路人的。
记者:那就是负责厂方和务工人员之间的———
陈家顺:交流和调整作用。我当时呢就想,如果以一个公务员身份进去(考察),很多情况都会落不到实处,所了解的情况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如果以一个民工身份进去,厂家对你没什么防备。食宿情况怎么样、工资待遇怎么样,管理方式怎么样,完全一览无余。这些真实情况了解以后,我们对家乡父老发布的信息也会是真实的。
记者:这些数据是你调查得来的还是要求企业拿出来的一个数据?
陈家顺:厂里的招工简章都是很含糊的,比如工资说1500到3000元之间,其实相差很大,到底一般能拿到多少?都要靠调查。我们调查的目的,就是把一切搞清楚了,跟老百姓紧密相关的,吃的问题,住的问题,工资的问题,管理的方式,把整个生活环境问题搞清楚了。
记者:也就是说这是你希望务工人员知道这些。
陈家顺:对对对,这些必须要搞清楚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工资多少,第二个是工资按不按时发,第三个是吃要多少钱,住得怎么样、要不要钱?然后就是工作时间多长,这五点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还有他们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环境问题,对你身体有没有影响,我却是很注重这一点。厂里有没有职业病史啊,如果是职业病高发的,我是不敢介绍过去的。说实在的,化工厂我们一般不提倡去送,当然现在根据我们调查,职业病高发的、工伤多的、污染重的、环境差一点的(厂)一般是工资偏高的。这些利害关系,我是特别向他们讲清楚的。
记者:你觉得这些很重要?
陈家顺:我有一句口头禅,“宁愿少出去十个人,不愿意返回一个人”。返回去的人负面影响特别大,他讲的全是(外面的)坏话,好多人壮着胆子出来了,他这样回家去了,却感觉不到外面的好,只感觉到外面的风险,不光他不会出来了,受他的影响,亲戚朋友也不出来了。
1 [/url] 上一页 [/url] [/url][/url] 推荐微博[/url] 朝日新闻社[/url][/url] 河野太郎[/url][/url] 杨锦麟[/url][/url] 邱永铮[/url][/url] 微讯-24小时播报[/url]全部收听[/url] [/url]相关阅读:
[/url] 2011.03.21
[/url] 2011.03.16
[/url] 2011.03.14
[/url] 2011.03.14
[/url] 2011.03.13
[/url] 2011.03.13
[/url] 2011.03.13
[/url] 2011.03.1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9:3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