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3月13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将关于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的决议草案提交14日上午举行的全体会议表决。
根据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查的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全国财政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安排支出100220亿元。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为13亿中国人看好“钱袋子”,确保取之于民的钱用之于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用出最佳的效益?让我们看看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究竟设有哪些审查和监督“关口”。
为了做好2011年的国家预算审查,早在2010年11月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就先后听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17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通报。
2010年12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又先后两次听取财政部关于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安排情况的通报,对预算报告和预算编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预算工委提出了专门的预算分析报告。
会前初审:审查效力“升格”
2011年1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先后两次召开全体会议,会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对财政部提交的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会后,全国人大财经委将初步审查意见、初步审查会议纪要和初步审查简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并将初步审查意见印送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对预算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
预算工委负责人表示,以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只形成初步审查“纪要”、“简报”,近年升格为初步审查“意见”,两字之改,却使财经委初步审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政府有关部门将据此对预算报告和预算初步方案做出修改。
大会审查:多道关口“把关”
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是全国人代会的重要议程。今年大会开幕前,代表们就拿到了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
从大会前的工作准备到初步审查,从大会期间代表审阅到财经委审查,从常务主席会议听取汇报到主席团会议表决通过审查结果报告,从代表审议有关决议到大会最终表决批准,国家预算要在全国人大“连闯”大大小小多道“关口”,才能最后获得批准。
规范透明:取得“重大突破”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断增强预算监督力度的同时,还督促有关方面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新世纪以来,中央预算透明度不断提高。根据全国人大的要求,国务院有关方面于2000年首次将4个部门的预算报送全国人大审议,到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98个,且预算内容也进一步细化。
另据介绍,预算法的修改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修改的重要内容就是将所有政府收支都纳入预算,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使“预算外收支”成为历史。 推荐微博 张春贤 民生建议回复 蔡奇 郑继伟 胡坚全部收听 相关专题:
发布]] 对话]] 建言]] 观点]] 人物]] 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