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饮食难“安” 如何“保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0 11: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昨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6位政协委员就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创新社会管理等作大会发言。
  ■ 委员建言
  建言: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011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
  “食品安全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存在‘零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源头分散,政府监管难。
  国产婴幼儿奶粉几乎无人问津
  据统计,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4.8万家,其中80%为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主体约323万家,有证餐饮单位约210万家,无证照的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更是难以计数。农业生产更为分散,种植养殖环节主要依靠2亿多农民散户生产。
  “三聚氰胺事件是食品产业落后生产发展方式的客观反映。”刘佩智说,事件发生时,全国有乳制品生产企业1500多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40多 家 、奶 站20393个,奶牛规模化养殖率仅19.8%。企业缺乏规模直接导致恶性竞争,忽视奶源基地建设,促发奶源大战,给部分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据统计,“三鹿”事件后的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由12.06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同比增长70.1%;高端婴幼儿进口奶粉所占份额接近90%。现在市场上,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几乎无人问津,而国外品牌价格普通百姓难以企及。
  建议严管“农田到餐桌”
  刘佩智建议,要一手抓执法监管,依法惩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一手抓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推进食品工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他建议,对“农田到餐桌”各环节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管控,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隐患。要加快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
  刘佩智建议,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客观真实、透明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建言:以刚性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在车身喷涂“公车”字样方便监督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
  农工党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说,目前公务用车存在运行成本高、资源利用不充分、奢侈浪费较严重、公车私用等几大问题。
  每辆公车年均消费8万—10万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的现象。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10万元,运行成本普遍偏高,而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大部分时间闲置。
  此外,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辆专车。
  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
  去年底,中央决定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杜黎明建议,应以专项治理为契机,切实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他建议建立起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公车购置数量、购置金额,尤其要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
  他建议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目标、范围、对象等,增强改革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明确各地区、各个级别的补贴档次;明确公车改革后用车纪律,规范车改人员用车行为。
  杜黎明提醒,要做好公务用车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工作。公车改革应与政府机构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廉洁从政建设、财政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紧密结合,避免改革后公车数量再度膨胀、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发生。
  如何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杜黎明建议可采用GPS系统实行智能化监控,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同时,建议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公车”字样,或者在车牌号码后面加一个“公”字,方便社会监督。还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对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创建评比活动“乱花迷人眼”
  建言:禁止擅自推出此类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
  “目前的创建活动政出多门、名目繁多,已到‘乱花迷人眼’的地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勋儒指出,1990年“国家卫生城市”评比推出后,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绿化模范城市、节水型城市等评比又陆续推出,非官方的各种创建评比活动更是五花八门、泛滥成灾。过多的标榜被网民及群众嘲笑为“作秀”。
  陈勋儒指出,众多的创建评比活动表面热闹,但衍生出大量的检查、公示、督办、评比,各地为此投入不少资金,组建班子,设立“创建指挥部”,穷于应付各种达标检查,组织群众性运动,为创建而创建,违背创建活动的良好意愿。甚至还有某些协会的评比明码标价,交相应费用即获称号,以此敛财。
  陈勋儒建议对全国性各种创建活动认真清理,禁止擅自推出各种创建评比活动,并规范管理,确保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摒弃把创建评比活动作为推进工作和政绩的错误观念,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洪奕宜 贾肖明 陈祥蕉
  
(责任编辑:王霄)
南方日报
382粉丝
关注
财经要闻
1399粉丝
关注转发到微博

分享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3:35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