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防长:美要打非接触战争 陆军没落不可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配图:回避地面作战才是陆军的灭顶之灾。


  新华社专稿:2月27日,美国最后1名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弗兰克·巴克尔(Frank Buckles)逝世,享年110岁。今年2月1日,这位老兵刚刚过完他110岁生日。在1917年,巴克尔谎报年龄,以16岁的年龄的参加美军。这种谎报年龄参军上前线的场景,在当今的美国社会已经近乎绝迹。和他的500万战友一起,巴克尔把军靴踏上了欧洲,用枪杆子见证了美利坚帝国的崛起,也经历了美国陆军的光荣与辉煌。
  而今天的美国陆军,似乎已经找不到巴克尔参军时候的意气风发。反恐战争对美国陆军的伤害,远超美国军事领导人的想象。就在巴克尔逝世前两天,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最后一次以国防部长身份在西点军校进行演讲,当着众多军校生的面,盖茨痛陈:如果未来任何国防部长建议总统再次向亚洲、中东或者非洲地区大规模派遣地面部队,‘都应该检查他的脑子是否正常。他还告诉即将毕业的美国陆军学员:未来海空军将扮演更重要角色,陆军必须面对这一事实……
  从战争诞生开始,地面作战就是核心内容。甚至从文明诞生之日开始,就伴随着人类在地面的争斗。科幻巨作《2001漫游太空》中古猿向天空中扔出的骨棒,就具有强烈的符号意味。在人类史上的大部分时间,追求更大的霸权基本等同于占领更广阔的领土,而政治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往往靠地面战争来解决。杀人盈野、白骨遍地、一将功成万古枯……人类在地面争斗中献出几十亿生命同时,也书写了最为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一场场决定历史走向的伟大会战、一位位沧海横流的青史名将,都成为后人无数遍学习崇拜的对象。就拿美国来说,尽管美军历来以海空军见长,但是真正镌刻在美国人心目中的,依然还是那些陆战将领:罗伯特·李、巴顿、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等等。更不要说像中国、德国、俄罗斯这样具有悠久陆军传统的国家。
  核武器的出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军事大国间地面冲突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陆军的转型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二战后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得海空军相对于陆军不断占据机动优势和维度优势。然而陆军也在找机会证明自己,因为至少海空军无法彻底解决地面上的问题。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尝试的结果很多并不理想。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死亡五万人,战略实力受到重大削弱;苏联入侵阿富汗,最终折戟沉沙。纵观二战后的历史,最成功的大规模地面作战行动,毫无疑问就是“沙漠风暴”行动。几十万的联军部队仅以伤亡一百来人就占领了一个国家。尽管很多人认为如此成功的地面作战应该归功于空军的大规模打击,但美国陆军完全可以理解为:在空中支援下,陆军还是大有可为的。
  在伊拉克战争初期,至少也是这样。美军机械化部队在伊拉克的长驱直入,给各国军事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于阿富汗,则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然而美军的地面部队在享受“占领者”的美好才不久,就发现战争已经不受自己的掌控。尽管在越南已经面对过游击战争,然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陆军依然手足无措。尽管美国陆军装备了最坚固的坦克、装甲车,火力最强大的空中炮艇、武装直升机以及最完备的战场C4ISR网络,但仍然解决不了问题。这可能是盖茨对美国西点军校学员说那番话的主要原因:既然你占着经费也干不成活,当然只有靠边站了。
  按照盖部长的说法,美国军队将来要玩以海空力量为主、高端的“非接触”作战了。美国军队的新动向,但必然对其他国家的军队(特别是陆军部队)造成影响;美军向海空力量倾斜,必然刺激其他国家作出类似的举动。事实上,近20年来陆军在各国军费投入上的比例不断下降已经是个事实。而美军现在则有加剧这一趋势的可能。
  陆军会没落吗?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除了核武器的遏制效应,陆军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后现代社会新的价值取向。这种思维上的冲击不但针对于美国陆军,也包括其他国家的陆军。
  从编制上来看,大陆军的消解已经成不可逆转之势,然而这也可能是陆军的另一种新生。精干灵活的小编制将能够更好适应未来三军联合作战,也能够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当然,编制的变化也必然引发装备技术上的变革。除了编制和装备的变化,陆军未来最关键的挑战在于理念的更新。接触式作战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像美军那样回避地面作战带来才是陆军的灭顶之灾。未来陆军思索的,应该是如何适应接触式作战的冲击,必须在关注作战技能、战术之外,重视精神、文化等非物质层面的建设。
(责任编辑:UM04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20:4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