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末,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农业部以及云南省各涉农部门的官员学者齐聚昆明,就中国咖啡行业龙头企业后谷咖啡公司创立的“后谷发展模式”进行探讨,试图探索云南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样本,引领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进程。
云南后谷咖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相入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农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虽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又开始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过分分散的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导致无法与国际农业接轨。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农业又将被世界远远甩在后面。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总结出一套符合公司发展的“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真正做到了公司发展、农民增收,尤其是近两年,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银企、村企”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帮共建以后,最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产业为支撑,三农为载体,金融为动力,利益为纽带,市场为导向”的良好生产关系发展模式。
结合德宏州农村实际情况,后谷咖啡公司把合作社分为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两种。
专业合作社是把农民的多余闲置土地流转到企业,公司统一开发土地,经营权归企业所有,然后向社会“反租倒包”,把没有土地的闲散农民分配引导到公司流转的土地上,建立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老百姓得到了三笔收入:一是土地流转金,二是土地流转到公司后,公司统一种植咖啡向老百姓支付的劳务费,三是公司按2800元/吨的价格统一收购农民的咖啡鲜果收入。另外,公司根据咖啡林地所在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进行适合生长条件的经济作物的套种,进而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和价值。
股份合作社是针对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但又想发展产业的村寨,公司采取建立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农民不用流转土地,只需要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拿出多少土地用来发展咖啡产业,种咖啡的农民加入咖啡产业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由公司投入种苗和技术,负责市场销售,联动价格,保护价格,老百姓以土地和劳力为资本入股,但股份是虚拟的、象征性的,并没有严格的入股制度。最后,企业依据国际期货价格决定鲜果收购价格,做到价格公开、透明。
为了不把合作社建设流于形式,公司在合作社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在每个村社安放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刷卡机、建造一间农资化肥仓库、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已经建成上百个合作社。这为科技人员下乡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变公务员领导干部下乡和挂钩扶贫为科技人员下乡,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真正节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投入。
在发展咖啡产业历程中,经过20多年实践孕育的后谷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控制了种植程序和标准,确保了咖啡产量的增收及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有效解决企业与农民长期的利益平衡问题,稳定农民收入,消除农村矛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截止到2010年8月,后谷公司已经开发种植咖啡15万亩,带动农户4万余户、近20万人参与。同时,后谷咖啡公司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纵向延伸咖啡产业链,建成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现代咖啡生产体系,实现咖啡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不断推进云南省咖啡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