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 9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7 10: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人们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思想:认为机器的可能的运动已经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存在于机器之中?那是在他们从事哲学的时候。是什么引导我们那样想的呢?就是我们谈论机器的那种方式。例如我们说,机器有(拥有)如此这般的运动的可能性;我们谈的是理想刚性的机器,它只能以如此这般的一种方式运动。——运动的这种可能性是什么?它不是运动,但它看来也不是运动的纯粹的物理条件——例如销轴与轴承之间存在间隙,轴在轴承中并不装得过紧之类。因为,只要这是运动的经验条件,那么,人们也可以把它设想成另一种情况。运动的可能性被认为好像是运动本身的影子。可是你知道这样一种影子吗?我所说的影子并不是指运动的某种图画——因为这种图画并不一定就恰好得是这种运动的图画。但是这种运动的可能性必须恰好是这种运动的可能性。(请看,在这里语言的海洋是多么地波涛汹涌!)
波涛很快平息,只要我们向自己提问:当我们谈的是一架给定的机器时,我们是怎样使用“运动的可能性”这个短语的?——但是我们的这种奇怪的想法又是从哪里来的?好吧,我向你显示运动的可能性,比如用一张运动的图画:‘因此,可能性就是某种与实在相似的东西。’我们说:“这还没有动,但它已经有了动的可能性”——‘因此,可能性就是某种非常接近实在的东西。’尽管我们可以怀疑如此这般的物理条件是否能使这种运动成为可能,但我们从不讨论这究竟是此种还是那种运动的可能性:‘因此,运动的可能性同运动本身有着独特的关系;比图画同它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因为人们可以怀疑一幅图画究竟是这个还是那个东西的图画。我们说:“经验将会显示,这是不是给了销轴以这种运动的可能性”,但我们不说“经验将显示,这是不是这种运动的可能性”:‘因此,这种可能性恰好就是这种运动的可能性,那并不是一个经验事实’。
我们注意到了我们使用的关于这些事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但我们并不理解它们,而只是错误地解释了它们。当我们从事于哲学时,我们就像野蛮人,原始人,他们听到文明人的表达方式,对之给以错误的解释,然后从中引出稀奇古怪的结论来。
195.“但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现在(在把握意思时)所做的事,因果地和经验地决定未来的使用,而是说,使用本身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现存的。”——当然是这样,‘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你所说的话唯一有错的地方就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这个表达。其余都是对的;这个语句只有当人们为它想象一种不同的语言游戏,即与我们实际使用它时所用的游戏不同的语言游戏时,才显得奇怪。(有个人有一次对我说,在他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他总是对一个裁缝能够‘缝出衣服’感到惊奇——他认为这意味着衣服仅仅是缝出来的,即把一根线缝在另一根线上。)
196.由于我们不理解词的使用,我们便把它当作是对一种奇怪的过程的表达。(就像我们把时间看做一种奇怪的媒质,把精神看做一种奇怪的存在物一样。)
197.“好像我们在一刹那就能掌握一个词的全部使用。”——而这正是我们说我们做的事。也就是说:我们有时确实用这些话描述我们所做的事。但是,对于所发生的事并没有什么令人吃惊的、可奇怪的地方。只有当我们被引导去想,未来的发展必定以某种方式已经存在于掌握使用的这一活动中,可是它却又不在那儿,只有这时,事情才会变得奇怪。因为我们说,毫无疑问我们理解这个词,而另一方面它的意义则在于它的使用。毫无疑问我现在想要下棋,但下棋之为棋类游戏则有赖于它的全部规则(等等)。那么,在我确已下棋之前,我是不知道我要进行什么样的游戏呢,还是所有的规则都已包含在我的意向活动之中了呢?是不是经验告诉了我这种游戏是这样一种意向活动的通常结果?所以,我是不是不可能肯定我意欲去做的是什么事?如果这是没有意思的话——在意向活动和所意向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是什么样的超强联系?——“让我们下盘棋”这个表达的意思和棋类游戏的所有规则之间的联系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游戏的规则表中,在教人下棋的活动中,在日复一日的下棋的实践中。
198.“但是一条规则怎么能告诉我在这一点上应当怎样做呢?不管我怎么做,在某种解释下,都是与规则相符合的。”——那不是我们应该说的;我们应当说:任何解释以及它所解释的东西都是悬而未决的,因而不可能对被解释的东西给予任何支持。解释本身并不能确定意义。
“那么我无论怎么做都能与规则相符合吗?”——让我这样问:一条规则的表达——例如一个路标牌——与我们的活动有什么关系?这里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也许是这样的联系:我受过训练从而对这种记号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作出反应,而现在我的确对它作出了这样的反应。
但是,那只是给出了一种因果联系;只是说出了我们现在是怎么会按照路标来走的,但并没有说出这种按路标走真的是在于怎么一回事。相反,我已进一步指出,只有存在着对路标的有规则的使用,存在一种习惯时,一个人才按路标走。
199.我们所说的“遵守一条规则”是仅仅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只能做一次的事情吗?——这当然也是对“遵守规则”这个表达式的语法所作的一种注解。
仅仅一个人只单独一次遵守规则是不可能的。同样,仅仅一个报道只单独一次被报告,仅仅一个命令只单独一次被下达,或被理解也是不可能的。——遵守规则,作报告,下命令,下棋都是习惯(习俗,制度)。
理解一个语句意味着理解一种语言。理解一种语言意味着掌握一门技术。
200.当然,可以设想,在一个不知道游戏的部落中有两个人坐在棋盘旁把一盘棋一步步走完,甚至还伴随着全部的内心活动。
如果我们看到了,我们就会说他们在下棋。但现在试设想把下棋游戏按照某种规则翻译成一连串的动作,这些动作我们通常不会与游戏联系起来。——例如翻译成叫喊和跺脚。现在假定这两个人开始叫喊和跺脚而不是进行我们所习惯的那种形式的下棋,而且他们做的方式是使他们的活动程序可以用适当的规则翻译成下棋游戏。那么,我们是不是还想要说他们在下棋?人们有什么权利来这么说呢?
201.这就是我们的悖论:没有什么行为方式能够由一条规来决定,因为每一种行为方式都可以被搞得符合于规则。答案是,如果一切事物都能被搞得符合于规则,那么一切事物也就都能被搞得与规则相冲突。因而在这里既没有什么符合也没有冲突。
在我们论证的进程中,我们作了一个接一个的解释;似乎每一个解释至少都暂时使我们感到满意,然后我们又想到还有另外的解释在它的背后。仅仅从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到,在这里存在着一种误解。这表明,存在这样一种对规则的理解:它并不是解释;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实例中显示在我们所谓的“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活动中。
因此,人们倾向于说:每一种根据规则而进行的活动都是一个解释。但是我们应当只用“解释”一词称呼下述活动:用规则的一种表达形式代替它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202.因此,‘遵守规则’也是一种实践。而认为自己在遵守规则并不就是遵守规则。因而,人们不可能‘私人地’遵守规则:否则,认为自己在遵守规则就会同遵守规则是一回事了。
203.语言是由诸条道路组成的迷宫。从一个方向走来时你也许知道怎么走;但从另一个方向走到同一地点时你也许就迷路了。
204.事实上我可以比如说发明一种从未有人玩过的游戏。——但是下面的情况也是可能的吗:人类从来没有玩过任何游戏;但有一次有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的确从未有人玩过?
205.“但是,对于意向,对于精神过程来说,值得注意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技巧的存在对于它们而言并不是必要的。例如,可以设想有两个人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游戏存在的世界里下棋;甚至可以设想他们刚要开始下棋——却就被阻止了。”
但是,下棋难道不是由它的规则所定义的吗?那么这些规则在想要下棋的人的心中是怎样表现的呢?
206.遵循规则类似于服从命令。人们是被训练这样做的;人们是以特定的方式对命令做出反应的。
但是如果对于这种命令和这种训练,这个人以这种方式作出反应,而另一个人则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情况会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谁做对了呢?
假如你作为一个考察者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去,那里的语言你完全不懂。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说那里的人下了命令,理解了命令,眼从了命令,抗拒了命令等等?
人类共同的行为方式乃是我们据以解释陌生语言的参考系。
207.让我们设想那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着人类通常的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显然使用了一种发音清楚的语言。如果我们注意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现这些行为是可理解的,看来是“有逻辑的”。但是如果我们试图去学习他们的语言,那么就会发现这是办不到的。因为在他们所说的。所发出的声音同他们的活动之间并没有有规则性的联系;但这些声音仍然不是多余的,因为,如果把他们中某个人的嘴堵上,那么其效果就如同把我们的嘴堵上一样;如果没有那些声音,他们的活动就会陷于混乱——用我想用的说法。
我们是否应当说这些人有一种语言:命令、报告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为了成为被我们称为“语言”的东西它还缺乏规则性。
208.那么,我是不是用“规则性”来说明“命令”和“规则”呢?——我怎样向别人说明“规则的”、“一致的”、“同样的”的意义呢?——我可以对某个比如说只讲法语的人用相应的法语的词来说明这些词。但是,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这些概念,那么,我就要用实例并通过实践来教他使用这些词。——而通过这样做,我就把我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全都传达给了他。
在我教他的这个过程中,我要让他看种种同样的颜色,同样的长度,同样的形状,还要让他把它们找出来或作出来,如此等等。例如,我要指导他按照命令把一串装饰图案“一致地”继续延伸下去——而且也指导他继续一个级数。从而,举例来说,按照•   ••   •••,他便做:•••   ••••    •••••。
我做什么,他就跟着我做什么;我用同意、反对、期待、鼓励等表示来对他施加影响。我让他就这样做下去,或者止住他,如此等等。
试设想你就是这一教学过程的见证人。在其中没有一个词是用它自己来说明的;没有逻辑循环。
“等等”、“如此等等以至无穷”之类的表达式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被说明。除了其他办法以外,一个手势就可以用来达到这个目的。意指“像这样继续做下去”或“如此等等”的手势其作用可同指着一个对象或指着一个地方的手势相比。
我们应当把作为缩写字符的“等等”同不是缩写字符的“等等”区别开来。“如此等等以至无穷”就不是一个这种缩写。我们不可能写出。的所有位数,这并不是人类的缺点,像数学家们有时认为的那样。
除了应用于所给的例子以外并不打算应用于任何其他东西的教学不同于那些‘指向’给定事例‘之外’的教学。
209.“但是,那么我们的理解就不能超出这些例子吗?”——一个非常奇怪的表述,然而又是一个十分自然的表述!——
但是,那就是全部吗?是不是还有一种更深的说明;或者至少对说明的理解就不能更深一些吗?——可我自己是不是有更深的理解呢?我所有的是不是比我在说明中给出的更多些?——但那样的话,这种我所有的要更多些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是不是就像我把没有限制的东西解释为超过一切长度的长度那种情况呢?
210.“但你是真的把自己所理解的东西向别人说明了吗?你难道不是只让他猜测本质的东西吗?你给他举例子,——但他必;须猜测这些例子的趋向,猜测你的意图。”——我对自己所能给出的一切说明都已给了他。——“他猜测我的意图”就意味着:在他的心中出现对我的说明的各种各样解释,而他猜了其中的一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提问;而我则能够并且应当回答他。
211.“在延伸一串装饰图案的教学中,不管你如何教他,——他怎么能知道他自己如何继续进行下去呢?”——可是,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那意味着“你有根据吗?”,那么回答就是:我的根据很快就会用完。而那时,我就行动而没有根据。
212.在我所畏惧的某个人命令我把这个序列继续下去时,我便迅速地、完全确定地行动起来,缺乏根据并不使我感到为难。
213.“但是,对序列的这个初始段显然容许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例如,通过一些代数表达式),因此,你首先必须选择一个这种解释”。——根本不是这样。在某些情况下怀疑是可能的。但那并不是说,我曾经怀疑,或者甚至也不是说我曾经能够怀疑。(有
一些与此相联系的东西还要说一说,即关于一个过程的心理“气氛”的东西。)
所以只有直觉才能消除这种怀疑吗?——如果直觉是一种内在的声音——我怎么知道我该如何服从它?而且,我怎么知道它不会把我引入歧途?因为,如果它能够正确地引导我,它也就能够错误地引导我。
((直觉是一种不必要的遁词。))
214.如果你必须有一种直觉才能把序列1 2 3 4……发展下去,那么,为了把序列2 2 2 2……发展下去你也必须有一种直觉。
215.但是,至少相同的东西是相同的,难道不是吗?
看来,我们有一种正确无误的同一的范例即事物自身的同一。我要说:“在这里就不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你看到一个事物,也就看到了同一性。”
那么,是不是当两个事物就像一个事物那样时,这两个事物就是相同的?我又怎么能把一个事物显示给我的东西应用到两个事物的情况上去呢?
216.“事物与其自身同一。”——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无用命题的例子了,但它还是与想象力的某种作用有关。这就好像我们在想象中把一个东西放到它自身的形状中去并且看出来它是适配的。
我们也可能说;“每个事物都与自身适配。”或者说:“‘每个事物都与它自己的形状适配。”我们看着一个事物的同时就想象有一个为该事物留出的空白,而现在该事物就恰好配进了这个空白。
那么这个黑色斑点 是不是配进了它周围的白色边缘?——如果我们说在黑色斑点的位置上原来有一个洞,然后这黑色斑点配入了这个洞,那么情况便是这样。但是当我们说“它适配”时我们并不就是仅仅描述这种现象,并不就是仅仅描述这种情况。
“每一个有色的斑块都恰好与其边框适配”,这是同一律的的比较特殊的形式。
217.“我是怎样才能遵守一条规则的?”——如果这不是一个有关原因的问题,那么就是一个有关对我这样地按照这个规则而行事所作的辩护的问题。
如果我穷尽了这种根据,我就挖到了坚硬的基岩,而我的铲子就弯了回来。这时我就会说:“我就是这样行事的。”
(请记住:我们有时需要说明并不是因为其内容的缘故,而是因为其形式的缘故。我们的需要是一种建筑学的需要;说明有时只是一种不支撑任何东西的墙面缘饰。)
218.一个序列的开头乃是不可见地铺向无限远的路轨的可见的一段——这种看法是从哪里来的?好吧,我们可以来考虑路轨而不去考虑规则。无限长的路轨相应于规则的无限制的应用。
219.“实际上所有的步骤都已采用”意味着:我已别无选择。规则一旦被印上一种特定的意义,就划出这样一些线来,在所有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14:2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