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称2011年物价仍大致可控 不必担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11:3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期嘉宾
  厉以宁 (经济学家)
  樊纲 (经济学家)
  诸建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
  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贺铿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信证券农产品委员)
  国务院在部署今年一季度工作时,把“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放在首位。2011年中国将面临怎样的物价形势?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当前的货币政策会否引发经济“滞胀”?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厉以宁、樊纲、巴曙松等权威专家。
  谁是当前物价上涨的“推手”?
  厉以宁:当前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由四种原因造成:首先是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其次是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整个成本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引起物价上涨,最后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除了成本推动的因素,还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交织在一起。
  诸建芳:流动性宽裕是2010年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这导致食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成物价上涨的“第一推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也起到推动作用。
  巴曙松:这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去年第四季度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所致,蔬菜价格带动食品及相关价格上涨,使得CPI节节攀升,并超预期。但蔬菜和食品价格带动的CPI上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将会在2011年初稳定下来。点评:成本推动,货币超发,农产品短缺,气候灾害,进口原材料涨价,经济增速过快……此轮物价上涨也许是多重因素“厚积薄发”,不同专家的观察视角各异,反映当前通胀问题复杂,单一药方难以“药到病除”。
  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能遏制通胀?
  诸建芳:出现通胀,主要是货币发行过量。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有用,但不会短期内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传导过程。
  高善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通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为劳动力成本推动等一些基础原因,调控通胀的难度加大。
  点评:2011年,持续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无疑将减弱通胀的货币推手。另外,统计显示,工业品17%的增值税率名义上由企业缴,实际转嫁给了消费者,抬高了商品价格水平。因此,面对成因复杂的物价上涨,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抑制通胀预期,但要使商品价格整体回落还需多管齐下。
  让人民币升值能否遏制通胀?
  樊纲: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要贬值,必须要由其他国家货币的升值来实现。作为一个原材料进口大国,我国适当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浮动,有利于降低物价总水平,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刘元春:人民币升值固然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水平,但也可能因为向市场传递了稳定、无风险的升值预期,会吸引国际资本加速流入,导致调控效应适得其反。
  点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首次公开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加大了各方对2011年汇率弹性加大的预期。但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调整有自身规律,更多应是推进市场化和完善汇率形成制度,并非是为应对短期通胀。
  能否实现既保增长又防通胀?
  巴曙松:2011年物价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目前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风险,尚未形成高位通胀的现实,而且当前物价上涨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蔬菜和粮食领域,尚未全面扩散,不必过度担忧。
  诸建芳:2011年物价总体走势将“前高后低”。上半年物价会延续2010年下半年较快上涨的势头,CPI会在4%以上;下半年在加强调控情况下,物价将回落至3%左右。预计全年CPI上升3.8%。
  贺铿:2011年最需要担心的是,出现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低增长交织的经济“滞胀”。当前通胀压力在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加大,部分城市房地产泡沫在加大,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这“四个加大”有导致经济“滞胀”的可能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点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通报2010年经济年报时承诺:“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在2011年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如何既防止发生通胀、又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对政府而言无疑是个考验。
  据新华社电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18:5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