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志勇:仅5%拍地收入投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成空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10: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贾志勇
这两天有两则新闻引人关注:一是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成交金额前20名的城市共成交近1.24万亿元,比2009年的9230亿元增加3155亿元,增幅约为34%。与2009年只有杭州、上海两城市土地出让金略高于千亿元不同,2010年北京、上海、大连3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大幅度超过千亿元。其中北京以1628亿元位列状元,上海以1530亿元位列榜眼,而大连则以1117亿元位列探花。
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近日表示:“地方政府靠卖地获得很高的财政收入,真正投入到农业和农村的只有5%。最近几年来所谓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不过是一句空话,地方政府通过拆村并庄节省出来的地应该是农民的,卖地的钱也应该是农民的。”
地方政府出让土地获得如此高的财政收入,真正投入到农业和农村的只有5%,那95%的“大头”哪儿去了?从去年11月初江西某县委书记反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时的那句话——“我们不搞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或许可以得出“出让土地的大部收入被知识分子们吃了”的结论。
从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北京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全年财政收入(2353.9亿元)的近70%,上海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占财政收入(2873.6亿元)的53%,而某些县市这个比重高达80%以上。高额土地财政收入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真正投入到农业和农村的只有5%”。之前已经有专家总结出土地财政的滚动模式是“征地-卖地-收税收费-抵押-再征地”,而在这个过程中,被征地者是最大的输家,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要谈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就不得不说地方财政收入的渠道和财政负担问题。目前,地方财政收入除了出让土地这一主渠道,其他渠道的财政收入各地大同小异,完全可以作为公约数,而被抵消掉。这对于作为“底下一个针鼻”要承受“上面千条线”的地方政府来讲,总有杯水车薪、捉襟见肘之感。因为地方财政要担负大额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压缩得不能再压缩的各项事业经费投入,对公众至今语焉不详的“三公消费”,或许还要填补说不清楚的腐败漏洞等。
所以,最近我们在看到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将突破2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已经突破8万亿元等新闻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仍属“饥饿”状况。于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要成为一句空话绝非危言耸听;而拆村并庄后节省出来的土地以及本该返还给农民的收入,必须由政府把持、支配,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只要唯GDP至上的政绩考核方式不改变,拆迁就不会停止,土地财政模式也会不停滚动。
上述问题可以归结成两点:一是中央与地方财政比例设置不尽合理,地方事权大于财权;二是上级政府乃至全社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及分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分配没有透明度,收入多少,花出多少,公众难以看到;收的是否合理,花的是否正当,公众没有发言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1 13:26 , Processed in 0.5312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