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连海老师在《新杏坛》的讲座中还介绍了琉球当地的人文信仰、学校教育和风俗民情,指出琉球文化有着浓厚的的中国情结。比如,琉球在被日本吞并之前,还保留着真正汉服的样子。幸好那时法国人已经发明了照相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老照片看到明代服饰的风采。
纪连海老师还介绍到,在琉球都城首里有个久米村,久米村里有两座大庙,一个是孔子庙,一个是关帝庙,孔庙中孔子神位的左右两龛各有一人立侍,手里拿着《易》、《书》、《诗》、《春秋》。在孔庙的外面建有明伦堂,也就是琉球最早的学校,学校教育以汉语汉文为基础,教科书有《四书》《五经》《小学》《近思录》等,学生到了十岁称“若秀才”,十五岁剃发,先拜谒孔子,再见国王,见了国王改称“秀才”。
在琉球风俗方面,纪连海介绍到:“琉球人结婚也实行迎娶,鼓乐彩轿,小具酒宴,五月也有端阳赛龙舟、七月十五做盆祭、重阳登高饮酒等等。琉球人也喜欢在房顶放置石狮子像,也喜欢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就是咱们泰山石敢当。”
另外,纪连海还着重讲到琉球的都城首里,首里城是琉球的政治和权力中心,也处处透着浓浓的中国气息。首里城以红漆为主,南北走向,正殿的穹形设计是典型的唐式大门,雕梁画栋,金龙盘旋,其布局是依照同时期明清的紫禁城作蓝本而建。其正殿国王御座上方的牌匾为清朝康熙帝所赐,上书“中山世土”四字,更透出浓浓的中国气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