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赞比亚对中国煤矿管理人员和外交官下发逮捕令”的消息,中国外交部昨天进行澄清,称赞方从未向中国外交官发出逮捕令,有关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中驻赞使馆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赞方将对此展开调查。
外媒:
赞比亚法官发出逮捕令
去年10月中旬,赞比亚南方的中资煤矿科蓝煤矿因劳资纠纷发生了冲突事件,两名中方管理人员因涉嫌开枪伤人被捕。据美联社报道,赞比亚的一名法官4日对两名涉嫌“谋杀未遂”的中国煤矿管理人员发出逮捕令,原因是他们未能如期出庭。
报道称,由于两名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人员是这两名管理人员的担保人,所以法官也对这两名外交官下达了逮捕令。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引用美联社的说法,表示法院对中国外交官发出逮捕令。文章中提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人根据法官发出的逮捕令而被捕。
中方:
对无中生有之说强烈不满
“我看到报道时很震惊,内容既不符合常识也没有进行核实,纯属不实报道,”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办公室主任樊满江昨天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
樊满江告诉记者,根据赞比亚法律规定,外国人不具备在当地担任担保人的资格,所以中国外交官不可能为中方人员提供担保,经过核实,使馆里从来没有人担任过煤矿人员的担保人。此外,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享有豁免权,法院一般不会对其下达逮捕令。使馆立刻联系了赞比亚司法和外交部门,对方证实从未对中国外交官发出逮捕令。
赞比亚外交部5日发表了声明,驳斥了有关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天下午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有关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赞方:
将对不实报道进行严肃调查
“作为新闻从业者,无论是哪个国家的,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樊满江说,在报道涉及中国外交官的消息时,记者应该进行最基本的核实,但使馆没有接到问询电话或传真。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记者在文中称,曾打电话到中国驻卢萨卡使馆,但是没有人接听电话。不过本报记者昨天致电使馆时,工作人员很快就接听了电话。
樊满江说,据了解为美联社采写稿件的是一名当地人,赞比亚新闻部门表示将对此进行严肃调查。
新闻回放
2010年10月15日,赞比亚南方省辛那桑圭地区的科蓝煤矿因劳资纠纷爆发了冲突事件,造成11名当地员工和3名中方员工受伤,部分矿井设备受到严重损毁。
据悉,事后使馆及时与赞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积极采取措施平息事态,受伤的赞方和中方员工都得到了妥善救治,煤矿也恢复了平静。涉及到两名被捕中方人员的案件已进入了赞方的司法程序。
煤矿冲突事件曾引发多国媒体的关注。有媒体在报道中将此事和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相联系,把中非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与西方国家早期在非洲的掠夺性开发做简单类比。 中国驻赞比亚使馆在官网上发表声明,表示此次事件仅是一个孤立事件,中国政府一贯要求境外企业严格遵守驻在国法律法规,中方的资金、技术为促进赞比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