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报评2010国际十大新闻:世博会朝韩之争入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31 11:5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30日晚,国家主席胡Jintao出席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会开幕。

上海世博园内的中国国家馆。

1月7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市隆重举行。

获救的智利矿工与家人热烈拥抱。

非洲球迷在南非赛场欢快地吹着呜呜祖拉。
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走过。
2010——
这一年,中国与世界牵手更为紧密: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美轮美奂,尽展世界文明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成绩斐然。
这一年,二十国集团在新形势下推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改革,发展中国家作用上升。
这一年,海地地震,遇难者超过20万;墨西哥湾153天漏油,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天灾人祸,让人每每为之揪心。而那些被困井下69天的智利矿工不抛弃不放弃、举国上下全力营救的故事更给2010年添上一抹人性的光辉。
这一年,欧洲多国深陷债务危机,面临严重困难;美国损人未必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遭到多方“炮轰”……后危机时代,复苏之路充满坎坷。
这一年,朝韩摩擦,半岛局势升温;伊朗核问题,僵局仍未打破;泰国“红衫军”,大规模*会引发武力冲突;吉尔吉斯斯坦骚*,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伊拉克、阿富汗乱象丛生……局部动荡,折射出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较量。
辞旧迎新之际,人民日报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专家学者共同选出2010年国际十大新闻。
1上海世博会精彩纷呈
文明大展示美轮美奂
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创造了多项世博会纪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境内外参观游客逾7308万人次,单日最大客流量达103.28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这场被誉为“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不仅传播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也是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世界文明大展示。
点 评
2010年,行进在中国最浩大的人流,当属进出上海世博园的7000多万人次。
历史上的世博会,教育和启蒙了几代率先睁眼看世界的国人,它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感受现代文明的力量,目测与世界的遥远距离。如今,当中国人热诚为世界博览会贡献美轮美奂的一轴四馆、出色的协调能力与建设速度、空前的参展与参观规模时,中国已经天翻地覆。
面对世博,中国如饥似渴。国人排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队,不为果腹和物质欲求,只为看一场10来分钟的影片或半个多小时的展览,令参展方感动不已。在这个课堂上,城市学习如何低碳,国家学习如何开放,政府学习包容精神和法治观念,国民学习反省意识和互尊互谅,孩子们学习创新、突破和成长。通过世博,国人的视野跨越千山万水,接纳五湖四海,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般的思想洗礼。
(本报记者 李泓冰)
2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
亚洲区域合作有突破
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该自贸区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以及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是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之间90%的贸易产品可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东盟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从12.8%降至0.6%。
自贸区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1月至9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43.7%,全年贸易额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点 评
中国与东盟10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和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应运而生。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提高本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率先建立,还促进了日本、韩国与东盟之间的自贸区建设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 文)
3天安号与炮击掀风浪
半岛安全局势弦紧绷
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爆炸沉没,46名船员遇难。韩方称该舰遭到朝鲜鱼雷攻击,但朝方予以坚决否认。双方你来我往,剑拔弩张,半岛局势骤然升温。11月23日,朝鲜和韩国在半岛西部海域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相互炮击事件。11月底至12月初,韩美在韩国西部海域(黄海)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12月16日,韩方宣布将在延坪岛海域举行海上实弹射击训练,朝方随即发出反击警告,高度敏感复杂的半岛局势呈千钧一发之势。尽管在中国、俄罗斯等多方积极斡旋下进一步升级的危险得以避免,但半岛持续紧张的局势不仅对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影响,也牵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点 评
在迎接2011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庆幸2010年朝鲜半岛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半岛局势朝着和平、安宁的方向发展。今年的半岛局势可以用一个关键词形容,那就是“紧张”。面对紧张的半岛局势,美国成功地展示和强化了韩国“安全保护人”的形象,继续掌控着韩国战时军事指挥权,并且趁机搞定日本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加强其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韩国借此加强韩美同盟,“矫正”了10年左派政府的对朝政策。中国、俄罗斯则与国际社会一道,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斡旋,做了大量劝和促谈的工作,避免了局势的失控,为半岛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 董向荣)
4IMF世行改革获进展
发展中国家分量加重
世界银行投票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取得重大进展。4月,世界银行决策机构表决同意,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投票权整体增加3.13个百分点,将其投票权提高到47.19%。发展中国家在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显著增加。根据IMF执行董事会11月通过的份额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将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其中,中国的份额从3.72%上升到6.39%,名列美、日之后,位居第三。同时,欧洲国家同意在IMF执行董事会中让出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这是65年来拥有187个成员的IMF最具根本性的治理改革,也是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份额转移方案。
点 评
作为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的两大国际金融机构,IMF和世行的改革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这是两大机构60多年来首次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主要改革目标,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分量加重这一现实。
但是,改革力度依然不够,美国在IMF和世行重大决策中仍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且两大机构的领导职务依然由欧洲人和美国人担任。因此,国际金融机构份额和投票权改革还只是一个起点,还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国际金融机构在完善自身职能、采取公平择优原则选择管理层、推进内部工作人员多样化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报记者 吴成良)
1   上一页   相关阅读:
2010.12.31
2010.12.31
2010.12.31
2010.12.31
2010.12.30
2010.12.3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4 13: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