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车市楼市一样的病两样的药 民意不能可有可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7 10:2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市日前出台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综合管理措施,此前该措施曾经公开征求意见,据说九成以上是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但愿此举出台后,北京的交通拥堵情况会有明显改善。

  楼市和车市都是北京乃至全国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两市也有很多相似的情况。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也许可以为治理楼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对于北京的高房价,北京市民的怨言应该比交通拥堵要多得多,这么多年以来,北京房价扶摇直上,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想解决这一问题,但从来也没有像这次治理交通拥堵一样征求过民意,也许政府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也。与车市相比,楼市对于北京的经济重要性显然要大得多,今年光土地出让一项,就给政府钱袋子贡献了1500亿元。与汽车企业相比,房地产企业也许不算大,但房地产利益团体的声音显然要比汽车企业大得多。在这样的局面下,民意变得可有可无。

  与车市摇号限购一样,楼市也有限购令。但车市限购,政策设计者坦言限购不是主要的手段,也解决不了缓解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解决交通拥堵的政策选择是建、管、限,而不是限管建,而楼市调控的政策选择刚好相反。从北京市新增人口以及新增车辆来看,北京购房购车的刚性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限购只会催生抢购,只会延后消费,最终带来报复性上涨。这几天北京车市盛况空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今年后三个月北京楼市的量价齐涨也在证明这一点。有时候,我们甚至已经搞不清到底政策是为了控制价格还是抬高价格的,例如,今年上半年,由于调控,各地基本上都没完成上半年土地供应计划,结果新政出来,称明年的用地计划将按今年实际完成情况确定,这下各地下半年疯狂卖地,地王再次风光归来。接着又有政策说,要监管地王。人家已经是地王,再向你报到让你监管有用吗!

  土地的稀缺性是交通拥堵和房价高涨的一个重要推手,而且两者还有协同效应。城区土地是多盖房还是多建路,从经济效益来看,绝大多数城市政府首选多建房少修路似乎是理性的选择。结果城区建筑密度明显大于交通密度,怎么办?是加密路网还是修大马路,加密路网就要少盖房,损失土地收益,大马路又气派又有政绩,理性选择自然是大马路。因为周边没有发达细密的路网可以分流,大家就只能走主干道,结果道路越宽越挤,如果路网密布四通八达,谁还去挤大马路呢。本来想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结果却是社会效益最小化,反过来又影响经济效益,这就成了两难的问题。

  早晚高峰,看一眼北京的环路,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早上堵进城方向,晚上堵出城方向,这就暴露出北京城市规划的许多问题。例如,在环路上,有很多地方不足百米之内,进口出口和公交车站都在一起,所有的车挤成一团,好不容易从主路上出来了,一到辅路就无路可走,还有很多上下没有互联互通的十字路口,这不就是添堵嘛!北京早就规划了很多卫星城,这么多年,卫星城倒是不断壮大,但因为没有产业导入,依然只是一个睡城。随着城区房价越来越贵,很多人被迫选择住到郊区甚至河北去,在带动汽车消费的同时,带来了潮汐般的车流。如果卫星城有很多产业可以解决就业,城郊区的房价就可均衡下降,交通拥堵也会极大地缓解。

  显然,城市病已是综合性大病,虽非绝症,已是沉疴,靠一两剂灵丹妙药已然不行,得失之间,需要城市政府的智慧和眼光,也需要市民的智慧和参与。(陈雪根)

  作者:陈雪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盛岚)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6:0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