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借钱炒股危害最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7 17:2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经常举例说,纽伯格是唯一一位经过1929年和1987年美国经济崩溃的投资家,以此证明罗伊·纽伯格炒股资格最老、年纪最大。其实不然,至少从炒股是否资格最老,是否经历过1929年、1987年股Shi崩溃这两方面来说,我们发现比纽伯格小3岁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他出道更早,经历更丰富。科斯托拉尼从1917年开始与金钱和交易所打交道,在1929年23岁的时候,已经是很有成就的股Shi专家了。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被称为德国股神,80多年的投机生活中,共留下13本国际畅销著作,其中,《这就是股Shi》被拍成电影,《证券心理学》成为德国大学经济系学生的必读书籍。《大投机家:刺激国家神经的人》是他的临终之作,在该书中,他屡次提到借钱炒股的危害性。
让我们来听听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讲述的借钱炒股的故事吧,当然借钱炒股的结局是悲惨的,也是我们不提倡的。

标题开始
心神难宁标题结束
人们是否可以或者是否应该借贷买股票?投机大师科斯托拉尼对此的回答是坚定不变的:只有那些拥有比借款的数目高出很多其他财富的人才可以借钱炒股。
他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纽约股Shi发展顺利,而且新兴工业诸如电子企业看起来尤其富有想象力,且前途无量。“我投入了全部所有后,利用了我借贷的最大可能性。最后我一败涂地。”
科斯托拉尼还做了这样的类比:
一个同事和我有一次出于同一个想法买了同一种股票,我买了100股一次付清,他贷款买了1000股,我安静地在这只股票上坐了两年,得到了200%的赢利,我的同事在一点小利下便很快抛出,因为他贷了款,所以必须非常小心。
金融市场极其险恶,总会发生令人惊讶的行情,上演许多与人们期待相反的事。借钱炒股的压力致使操盘手每日提醒吊胆,心神难宁。

科斯托拉尼的亏损(2)
在我的股Shi生涯中也经常负债。那年纽约股Shi全面攀升,一些新的具有革命性的电子等行业看起来非常喜人,我购买了该行业企业的股票,因为我要提高我的利润,所以就用贷款来买股票,直到我手中的全部资金被耗尽。
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这位战争中的英雄,在国家管理方面却不是一个天才。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心脏病发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尔街股Shi下降10%甚至20%。在这时,我该向我的经纪人交纳进一步的保证金了。但因为我背负着债务,所以我不得不清理预算项目中的大部分,当然我的损失很大。
现在的情形是,似乎非常需要一位新的候选人来代替艾森豪威尔。
许多人都抛售了股票,这又加速了股Shi的下跌。
几天之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恢复,股Shi又开始回升,并很快回到了原来的水平。在股Shi上,一些股票甚至翻了了10倍的价。然而对于我来说,可惜已太迟了。
几年之后,我又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情形。那是1962年2月,我活跃在巴黎的股Shi上,这回我没有任何负债。
在阿尔及利亚爆发了战争,国家陷入危难之中,当天晚上一片恐慌。我决定第二天早晨不去股Shi了。
我煞费苦心地去了一家我喜欢的餐馆。突然一位炒股朋友走了进来,向我讲到:“血腥的屠杀开始了,崩盘迫在眉睫。”
我毫不怀疑,戴高乐将军将成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而且因为我没有背负债款,所以我也没有必要为此操心过度。
著名的危机结束得比预想的还早。当天晚上,戴高乐将军举行了一次著名的电视演讲,他呼吁他亲爱的法国人民在这个时刻团结一心,支持自己。第二天,“血腥的屠杀”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
从以上两次经验告诉科斯托尼拉:贷款买股票绝不可行。
科斯托拉尼这位传奇人物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并在那里长大,成年后他以10个城市为家,前四位是纽约、伦敦、苏黎世、慕尼黑,最后的27年在巴黎常住,1999年9月在巴黎病世,做了80多年纯粹的投机者。
对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来说,借钱炒股是亏损根源。对本杰明·格雷厄姆而言,借贷炒股却差点让自己走上绝路。

标题开始
最易被逼上绝路标题结束
格雷厄姆回忆起1929年熊市大溃败,总结出的失败理由是借钱炒股。晚年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自己最著名的那次炒股巨亏,格雷厄姆说到:“其实当时的投资还是好的,当时负债经营,这是个错误。我不得不在1929年到1932年这段时期艰难度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了。”
如果再深入地去了解本杰明·格雷厄姆, 我们会发现他也曾被逼上了自杀之路,其缘由恰也在于借钱投资,所以我们说借钱炒股,最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
当然,这是1929年之前,发生在格雷厄姆初涉股Shi不久后的事。
借钱炒股在炒股初期表现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有了重大赢利之后,认可了自己,增强了自信,以为拥有了赚钱的套路,这时看上去的机会来临时,便想一劳永逸趁机大赚一笔。穷青年曹仁超是这样做的,格雷厄姆青年时候,也犯了同类错误。
亿万身家的香港散户王曹仁超的第一次惨痛经历就是过于自信之下的借钱炒股。
通过“快进快出”,1971年时曹仁超已经赚了20万港元,钱来得这么快让曹仁超有些“轻飘飘”,不知道什么是风险,这也让曹仁超跌了大跟头。1971年恒生指数从406点下跌至278点,跌幅达31.5%,这个跌幅本来不算太大,但由于曹仁超借钱炒股,加上不懂止损,此前赚的几十万又都赔了回去,最后只剩下7000港元,这是他第一次遭遇炒股巨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5 18: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