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报:公共利益是拆迁新法未来走向关键因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7 11:4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希望新拆迁条例能早日出台,更希望它能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深思熟虑,回应民意
12月15日,经过修改后的“新拆迁条例”再度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为一个行政法规的出台,两度公开征求意见,这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广求民智,集纳民意,新拆迁条例在谋求完善拆迁制度设计的同时,也彰显了国家立法的进步。
“新拆迁条例”的反复讨论、修改,盖因其涉及多方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界定,成为影响“新拆迁条例”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应当说,新拆迁条例的二次征求意见稿对“公共利益”概念有了更多的界定,比如明确列举了属于“公共利益”的7种情形,弥补了在公共利益界定方面的法律空白。人们期望这样的“弥补空白”能现实地解决利益纷争。比如,什么样的“旧城区改建”、“国家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属于公共利益?实践表明,“公共利益”边界的不清晰,有可能成为“新拆迁条例”迈向良法的一个障碍。
强调明确公共利益定义,是为了避免让“公共利益”成为强拆的“护身符”,避免“公共利益”成为某地方、某行业、某群体谋求集团利益的挡箭牌。因为, 明确了公共利益的边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行政权力的边界,避免公权力之手过多地侵入到个人利益的领地。社会要发展,城市要工业化,乡村要城市化,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让每个人生活得更美好。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发展,泛化了所谓“公共利益”,就很可能会损害个体的合法利益。
当然,如果权力缺乏监督和制衡,再清楚明白的“公共利益”定义,恐怕也挡不住强拆的车轮。这说明,除了公共利益定义明确,还需要实现程序的正义。公共利益是公民共同的需要,如何实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现,公民当有表达和决定的权利。惟如此,才有可能彻底、有效地消除“强拆”带来的种种恶果。
自2001年“强制拆迁”写进《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至今已走过10年的岁月。根据“新拆迁条例”意见稿,行政强制拆迁将被取消,这不仅仅是拆迁制度的演变,更见证着我们在民主法治道路上的进步。我们希望新拆迁条例能早日出台,更希望它能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深思熟虑,回应民意。 相关专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04: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