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博树:公民在进步,政府何时才能进步?
——厦门事件有感
●张博树
6月1日、2日,厦门市民为反对上马重污染化工项目而走上街头,呼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看到这个消息后,令人感奋,令人激动,也令人担忧。
感奋者,厦门的市民的确了不起!为了制止政府的不当决策,捍卫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权益,成千上万的厦门普通市民、公司员工站了出来,不怕政府施压,不怕秋后算账,明确要求政府停止该项目的建设,“拒绝污染,保卫厦门”,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可贵的公民意识。不但如此,参加街头游*的市民表现得极有理智,据目击者描述,游*队伍没有过激行为,文明请愿,路过医院还自动保持安静,甚至走过的地方竟没有留下垃圾。这说明厦门市民正在尝试用文明的、符合公民尊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具有相当高的民主素养。DIZHI污染项目,是一个公共问题,既与每个人都有关,又不是单个或几个普通公民能解决者。厦门市民能在总体上无组织的条件下如此鲜明、有力而又有序地表达公众的集体意志,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我们应该为这种进步而高兴,而欢呼!
担忧者,我们的政府。市民在进步,中国的公民在进步,我们的政府进步了没有呢?很遗憾,没有。从厦门市政府处理此事的套路看,无非还是如临大敌、百般压制、信息封锁、直至调动警察、武警弹压,把老百姓当成敌人那一套。像这样一个事关数百万市民生存与安全的剧毒品生产项目,上马前不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已经是政府的失职;市民没有办法只能上街,政府又态度强硬,指斥公民是“非法*会”,媒体严格封锁消息,又通过党政系统强令企事业机关、大专院校一律看住自己的人不准上街……。这一套做法人们已经太熟悉了。这是把自己的公民当敌人的做法,是一个政府在公民面前缺乏自信的做法。一句话,这是专制政府才会使用的做法,而绝非“人民政府”之所为,民主政府之所为。
这个项目背后的疑点还很多。人们有理由怀疑:为什么一个明显违背剧毒品生产选址原则的项目会在厦门市通过并落户?这个项目的确定是否经过严格、科学的论证?除了增加GDP之类政绩方面的考虑外,厦门市政府非要上马PX项目,是否还有什么其他隐情?福建省和国家相关部委在这件事上又是怎么把的关?揭开这些“谜”有赖公众的进一步努力,也有赖媒体的介入和参与。目前,厦门市媒体已被“禁声”,有良知的中国人自然期待其他传媒打破“沉默”,勇敢地对此事的发展做出报道、分析。
我们不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和谐的国家么?公民都能主动关心、参与公共事务,并有合法参与之渠道,才是民主的开始;政府能接受公民的监督,其施政不得超越法律规约之外,才是法治的开始;政府不再视自己的人民为敌人,把公民对政府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公民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进而保护之,褒奖之,从而建立起政府和公民间的互信、合作关系,才是和谐的开始。
我们的公民已经有了进步,甚至是巨大的进步,那么政府何时才会有相应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