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将为非洲带来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3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明天(4月15日)开始,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访非洲四国,笔者有幸随行。此次访问长达十多天,打点行囊时自然要备几本在旅途阅读的书,有一本是战略学家巴奈特撰写的《行动蓝图:一个值得创造的未来》,读了大半还是要带在路上看的。
  书中对2010年—2025年世界大势进行了预测,其中谈到,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为南部非洲带来经济腾飞。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兴起往往会带来如下变化:贸易方式要改变;垂死的工业复活了;外溢效应到处可见。如果中国需要几千万吨铁矿石,那么不仅南非的铁矿业将因此生机勃勃,而且还将带来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发展,进而增加对火车的需求。从此,非洲将有机会与全球经济联系起来。
非洲能源与中国工业品
  巴奈特的这一论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未来一个时期中非经贸合作前景的看法。虽然现实如何尚待时间验证,但中非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却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总有一些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例如,西方有人说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种评论既无视历史,也违背了现实。
  在人类历史上,“殖民主义者”这个称呼为西方列强所独享,与中国毫无关系。英、法、德、比等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曾经动辄数百万平方公里,而中国在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殖民掠夺活动。
  追本溯源,作为“中国威胁论”的变种,“新殖民主义”是一些人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嫉妒而抛出的。但有趣的是,这种指责并非来自非洲大陆本身,所以并非是非洲人的真实感受。因此,无论如何指责,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是不会受到多大影响的,而中国也无需过于介意。
  实事求是地看,巨大的经济互补性,是促使中非贸易持续增长的最大因素。非洲有53个国家,8亿人口,市场广阔,充满机遇。但是,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对外来工业制成品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轻工、家电、电子产品。而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强项所在。可以预见,机电产品将是中国对非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非洲大陆出现。

  非洲有丰富的资源。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最重要的50多种矿产中,非洲有17种矿产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这对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以石油为例,目前非洲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海外石油来源地,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国进口总量将达到每年5000万吨,而尼日利亚、加蓬、苏丹、安哥拉等非洲国家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国模式对非洲有吸引力
  中国侧重商业互利关系、市场公平原则,完全摒弃意识形态的做法,为非洲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模式。有非洲的经济学者归纳说:中国并非第一个抵达非洲的外来强国,但却是第一个不自以为是,不以“征服者”、“拯救者”或“非洲导师”身份出现的大国。在这个意义上,双方产生共鸣和互动是有坚实基础的。
  值得指出的是,对发展坎坷的非洲国家而言,中国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财富的增加,而且更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自强的希望。IMF和世界银行曾经为非洲开出药方,最后却没有带来什么好结果,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保健制度依然没有改善。对这些现实,西方国家把政治作为经济援助的先决条件,并且喜欢从民主、人权等角度来指责非洲的当政者。
  在与中国的交往中,非洲各国能从中国学到很多经验,特别是增强自己的信心。中国和非洲一样也是发展中国家,既然中国经济建设能够出现奇迹,非洲国家自然会受到极大的鼓励,并且会慢慢体会到,民族自信、政治决心和决策远见才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必要条件。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投资银行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1:4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