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批评于丹之二:宣扬政治封建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4: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炮打于丹之二:宣扬政治封建意识


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八》)于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她继续强调: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新华网发展论坛里有个支持于丹的半目胜之网民认为:什么是“谋政”?行使职权也。一个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谈政治,谈监督,那他就是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就是“谋其政”,但他总不能行使市长、省长的职权吧?这就是“不谋其政”。如果孔夫子所说的“谋政”是指泛泛的讨论、议论政治,那孔夫子本人大部分的时间不在做官,他又凭什么谈论政治?他不在其位,又谋其政,这不是说夫子言行不一?再说了,文言中的“政”与现代汉语中的“政治”并不是一码事。

于丹这样理解正确吗?我们先看《四书集注》里的解释。朱熹理解这话时直接引用了程子的话。程子曰:“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四书集注》)说明朱熹的理解与程子一致。程子的意思是说,没有在那个位置,就不要想那个职位的事应当怎么做,如果君王或大夫问你这方面的事情,那么你谈谈自己的看法是可以的。也就是说,这句话的落脚点是“问政”。

《四书全译》专家刘俊田、林松、禹克坤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解读是:“不在某一职位上,就不要考虑某方面的政事。”(见《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81页)落脚点也是在政治管理务虚这个层面上。

我以为程子、朱熹、刘俊田等古今学者对孔子这句话的把握是准确的,都集中在政治管理的谋划上,也就是当代人说的意见或建议的意思。于丹把“不在其位,也谋其政”理解为“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也就是说自己的份内的事情不干,去干人家职位的事。

于丹把“谋政”和“行使具体职位的权力”当作了一回事。很明显,混淆了二者的区别。什么“谋”呢?《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讲的:“虑难曰谋。”考虑如何解决困难的事情就是谋。“鲁语作咨事为谋。”“咨”就是咨询的意思。而咨询的行为特征,正是跟别人建言献策。《春秋.说题词》里说:“在事为诗,未发为谋。”《论衡.超奇》里说:“心思为谋。”《左传》中有言:“肉食者谋之。”《论语》里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第十五》)还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第十五》)在现代流行的语言中,与“谋”搭配的词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划”、“,谋利”、“谋求”、“谋取”、“谋生”等等。

从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对“谋”的解释看,都是侧重于思想层面而不是具体的实践层面。谋事不等于干事;帮他人谋事不等于行使他人的职权,不过为其出谋划策而已,不过为其咨询咨询、参谋参谋而已。

孔子这话中的“政”字很重要。按半目胜之网民的说法:文言中的“政”与现代汉语中的“政治”并不是一码事。换句话说, 半目胜之网民认为孔子这里的“政”不是指的政治。

首先,程子认为是“君大夫问”的事。“君大夫”是干什么的呢?难道他们不是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的吗?其次,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中的“政”显然是指的政治,与孔子在其他地方讲的“道之以政,齐之以礼”(《为政第二》)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为政第二》)中的“政”完全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都是谈的政治管理。《说文解字》里说:“政,正也”和孔子说的“政者,正也”也完全是一个意思。这个“政”,也与政治管理有关系,是说搞政治管理的必须自己心要正,身要正。“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说文解字》中“政”从攴从正,攴(pū)敲击,指统治者用皮鞭来推行政治。“其政不获。” 《诗?大雅?皇矣》“使帅其属而掌邦政。” 《周礼?夏官》“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这一系列解释说明,孔子此“政”就是政治的“政”。现代新华字典对“政”的第一解释就是政治,第二解释是国家某一部门的业务,如财政、民政。这两个解释事实上都与政治有关系。


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不谋其政”就是不谋划政治的意思。如牛海川网民认为:“一个人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谋划它的政务。”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说的都是一个人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思考自己不该思考的事情。完整地理解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这些思想,是儒家文化中的糟粕,是典型的政治封建文化。今人应当加以分析批判。

纳闷的是,孔子很多时候并没有在政治管理的职位上,为什么说了很多政治管理的话语呢?我以为这样理解是合情合理的:孔子在晚年,政治抱负、政治希望和他向往的那种理想社会没有实现,于是有时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矛盾情怀可以说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特征。孔子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也体现了这种矛盾情怀。(《太伯第八》)孔子虽然是圣人,但圣人也是有思想斗争的,有时候也会感到大事已去,力不从心从心的。圣人毕竟不是仙人。

即使有的人把孔子的“政”当作“行使具体权力解释,但在客观上,孔子这话至少导致了只管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不宜宣扬的。何况它难脱不关心政治的干系。所以,对孔子这话应给予批判性的解释才对政治文明的进步有益。

于丹解释《论语》贯穿了自己的一个基本线索,要老百姓当小国寡民,不问社会上的事,更不要问国家大事。在民主文化潮流浩浩浩荡荡的今天,于丹竟然借中央电视台的阵地,大力宣扬古代文化中的糟粕,抹杀民主政治,禁锢民思,麻木民性,意欲何为?!

(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上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8:3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