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曾经被多少文人推崇为一种崇高的修养境界.亦曾经被电视,产品广告拿来表现一种高尚形象的代表.这到底是中华文化的幸事,还是悲哀呢.
<<难得糊涂>>,糊涂为什么会难呢?首先,那些整天糊里糊涂地生活,只为花天酒地,物质金钱奋斗而没有思想,没有精神追求者,是不会知道糊涂为何物的.真正能感受到糊涂的困难者,惟有那些聪明的,清醒的,对时势现状有一定了解,又有理想,有抱负,有正义感,忧国忧民而有对时局现状无能为力者,才会真正感受到要装糊涂的困难的.这些人,本来应该是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精英,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人装糊涂呢,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这样的文化,这样的形势呢,这就要从两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中心思想,法家思想谈起了.
韩非子说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充分道出了一个文人,一个文士,一个有正义感,有侠义心者是不畏强权,不顾法律<法律也不是绝对公平的,做好事有时是不能顾及法律的>>,只为心中正义,天地良心的.可是韩非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为天下百姓考虑,而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他在他的学说中充分告诉了封建帝王,觉醒的人民不好统治,要想长期统治国家,必须实行愚民.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