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8项世界文化遗产,凝聚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0:4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非洲大陆,在远古时代就有着高度的文明,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辉煌的贡献。截至2006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处。其中,非洲的33个国家共拥有108项世界遗产(其中3项为跨国遗产)。

在这些遗产中,最震撼人心灵的,可说是埃及金字塔。在世界七大奇迹中,埃及金字塔,为七大奇迹之首;其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精细宏伟,至今还是未被揭开的人类之迷。无怪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古代外星人留下的建筑。 埃及金字塔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西南约13公里的吉萨地区。大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金字塔底座呈方形,愈上愈窄,塔顶形成方锥形,其四面都形似汉文的“金”字。古代世界曾存在七大奇观:罗德斯岛巨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法洛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弗所阿提密斯神庙以及毛索罗斯王陵墓。如今,其它六奇都已毁损,唯有金字塔依然耸峙在大地之上。


埃及境内金字塔遗址,大约80处,有些已成为废墟。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这组金字塔一共有三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塔底部边长230公尺,高46公尺,用了共260万块,每块重达二吨半的石头,是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令人吃惊的是,它方位的测定之准确。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更少于1度。它经历三次地震依然岷屹立不倒。考古学家在胡夫金字塔中的一个封闭的坑洞,找到一艘表面斑驳的雪松木船,长43公尺,宽5公尺,是胡夫的继承人杰德夫勒王为他建造,目的是让它载送胡夫前往永生世界。

卡拉夫继胡夫金字塔后在吉萨兴建第二座金字塔,内部构造较为简单,值得一提的是,守护它的狮身人面。吉萨的这尊斯芬克斯应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而且是由一整块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斯芬克斯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雄伟的狮身人面像,守卫着卡拉夫王金字塔已达五千年之久。

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在非洲的苏丹也有许多的金字塔。在苏丹沙漠里,你就可以看到众多的金字塔,墓道中有许多壁画,非常壮观。据了解,那些金字塔是两千年前后,当地努比亚人自己造起来的。由于努比亚人做过埃及人的法老,所以,他们的建筑和绘画,既有埃及文明与自己民族的文明结合,也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沙漠中的气温白天高达50多摄氏度,夜晚就只有十几摄氏度,容易造成石头崩裂,而更多的古建筑都被埋到了沙漠里。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苏丹的这些金字塔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了。

在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著名的金字塔,最吸引人的要数贝宁的阿波美王宫、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马里的杰内古城、突尼斯的杰姆圆形竞技场等。在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教堂给人的感觉是“难以置信”。著名的拉利贝拉岩石教堂197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与其它教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用一整块岩石建造起来的。特别是梅法哈尼·阿莱姆教堂,高11米,长33米,宽23米,竟是在整块石头上凿成的。这样的教堂在当地竟然有11座。

非洲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多超出想象。在突尼斯,这个虽然只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但是世界文化遗产就有7个。无论是建于公元694年的凯鲁万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96年的巴鲁塔水房,还是杰姆的圆形竞技场,当你站在它面前的时候,都有一种回到远古的感觉,感觉到一种人类文明的生命力,感到一种灵魂的穿透。

因为古罗马帝国的铁腕统治,突尼斯的土地上留下了古罗马的烙印,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位于苏斯以南80公里的杰姆圆形竞技场了。它建于公元前320年,可容纳3万多名观众,是世界三大竞技场之一。站在入口前方,就可感受到它的壮观,这座竞技场保护得很好,不仅外墙轮廓清晰,就连里面的观众席和驯兽房也是完整的。站在雄伟空旷的斗兽场里,很难想象出2000年前这里血腥的场面。遥想当年,一场场猛兽与人类的残酷搏杀,死亡的血腥中,文明与野蛮被推上极致。无情的岁月沧桑洗尽了人与兽的鲜血和骨骸,只有竞技场雄浑的躯体顽强地屹立着。站在这里,我们会为自己生活在文明时代而感到幸运;也为过去那些葬身竞技场的奴隶悲伤……

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我们熟悉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和非洲密不可分的,因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联合起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就是从非洲埃及开始的。

为彻底根除尼罗河水患,1959年埃及与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始料不及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影响到努比亚遗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为拯救神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呼吁,得到50多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前后共筹集到8000万美元的经费,来自世界各地的40个考古团体云集古老的努比亚遗址,用了整整10年时间,将神庙编号分割成1000多块,移向神庙高处200米的新址上,再按照原有的尺寸重新拼装。人们把这次事件称为“阿布辛拜勒运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明确指出,世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证明,非洲国家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非洲文化遗产,展示了非洲人民的独特文化,印证着非洲人民的勤劳、智慧与文明。毋庸质疑,这些文化遗产,镌刻铸造了非洲人民的悠久历史,也是留给全人类的一份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4 18:0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