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满江红————日落崖山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0: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二月五日夜,张弘范全军起锚,“发碇与丙相对”。由于宋军舰队“东附山”,元军遂兵分四路从南,西,北三面将宋军合围起来。张弘范生怕宋军乘退潮向南突围,亲率军守住西南角,李恒率军阵于北,其他两军分别守南面与西面。二月六日黎明时分,开始退潮了,江水随着海水一起向南涌去。李恒军起锚,顺流向宋军冲去,喊杀声突然大作,宋元战争最后的决战开始了。看起来李恒的突击并没有出乎张世杰的预料,宋军迅速作出了反应,张世杰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江淮劲卒”殊死抵抗,一时间“矢石蔽空”。李恒军无法前进,战至巳时,元军仅夺得宋舰3艘,进展艰难。战斗很快持续到了中午,大海又开始涨潮了,张弘范指挥南面元军“复顺水势进攻”,宋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尽管处境艰难,张世杰依然能处变不惊,指挥各部队分头抵敌。张弘范轮番调集几个梯队发起冲击,虽然经过苦战又俘获宋军1舰,但依然无法打破僵局。两军正在激战之际,元军方向忽然传出了鼓乐声,元军每日吃饭均要奏乐,这次大概是要休息一下,吃饭补充补充体力了吧,宋军总算松了一口气。谁知此时元军不退反进,原来这鼓乐竟是元军总攻的信号!张弘范亲自指挥主力对宋军守卫西南角的左太分舰队发起猛攻!张弘范在旗舰上“布障四匝”,以大盾护卫,直冲左太座舰。待左太座舰上箭矢用尽,便“撤障去盾,兵矢火石俱发”,张弘范旗舰以“舰尾抵左太”,元军跳帮肉搏,夺得了左太舰。紧接着元军又击败了旁边夏御史指挥的分舰队,“夺七艘”宋舰。宋军的舰城开始出现了破口,元军舰队乘机冲入“诸将合势,乘乱皆殊死混战”。两军陷入一片混战之中。这时,形势开始转向对宋军不利,但仍没有定局,抱着必死决心的南宋将士依然在坚持苦战。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忽然间风雨骤起,“昏雾四塞”。张世杰恐怕少帝有失,派了一艘小船去御营接赵丙到自己的旗舰上来。这时,决定这场决战结局的事情发生了!陆秀夫看到一艘小船划近,船上军官口口声声说要接走皇帝,天色昏暗,乱军之中一时又难辩真假——万一是奸细企图来拐走皇帝怎么办?陆秀夫思前想后,难以决定。最后,这位南宋行朝中地位仅次于张世杰的左丞相做出了一个最出人意料而又可能是最愚蠢的决定——绝望的大臣在“沉妻子于水”之后,满脸热泪的颤抖着对小皇帝说:“官家事危矣,奈何!”于是抱着皇帝一同跳下海去,“俱死于水”。陆秀夫的这一行动大概是当时行朝君臣“待死”心态的最好体现了。他们勇于殉国,但却不敢去争取胜利。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还可能赢得胜利,大概从两军对峙崖山开始,他们满心想得就是如何慷慨就义了吧。虽然战斗还没有结束,虽然宋军的主力仍在苦战,虽然宋军的兵力仍然不比元军少,虽然还可能发生很多的变数,一句话,虽然宋军还没有失败,陆秀夫的意志却已经垮了。如果说作为武将的张世杰在危难关头还能保持冷静的话,本来就只是一个书生而且早就是在绝望中生活的陆秀夫一旦受到较大的刺激就心理崩溃了,走上了成仁之路。也许我们不应该苛责他,作为一个大臣,在国破家亡之际能坚持抗战好几年,最后舍身殉国,在道德上毫无疑问是值得传诵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正是他的错误举动直接导致了宋军的崩溃。这种“待死”心态也许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心态,在整个崖山之战中处处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这种心态的表现。对面张弘范军2万余人中,真正的蒙古兵只有一千多,李恒军中蒙古人的比例也大不了多少。实际上,交战双方主要都是汉人,为什么两军的心态气势却如此不同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呀!得知皇帝蹈海自尽的消息之后,行朝军民的战斗意识顿时土崩瓦解。首先是御营的“后宫”和“百官吏士”纷纷跳海自杀,紧接着波及到军中,数以万计的行朝军民集体自尽。少数不愿意死的人则开始“解甲就降”,“宋师队伍大乱”。张世杰看到大势已去,遂保护杨太后“乘间开南壁,率十六舟夺港门遁去”。就这样,崖山大战以南宋行朝的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一轮残阳在雨幕中悄悄落下。一个时代,一个文明也随着这残阳陨落在西方。第二天天亮,元军才发现整个银洲湖水面都被染成了血的颜色,十余万具尸体浮在海面上。一个搜寻死尸财物的元军小卒发现了赵丙的尸体,以及绑在尸体上的玉玺。几个月后,传来消息,杨太后得知赵丙死讯后赴海而死,已为张世杰所葬。而张世杰在前往占城的途中在海陵港遇到台风,他坚持不肯靠岸,终于舟覆溺水而亡,以这种近乎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六月,他所部将校168人降元。至此,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再也没有宋人的旗帜了。对这一切感触最大的也许就是被囚禁在元军船中的文天祥了,在敌人船中看着自己一生的事业灰飞烟灭,战友浮尸大海,听着敌人欢庆胜利的感觉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可能是无法体会的,但愿也永远不要有体会才好。这里就收录他的一首目击崖山的诗让大家看看吧。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大风吹砂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兵家胜负常不一,干戈纷纷何时毕?必有天吏将明威,不嗜杀生能一之;我生之出尚无疚,我生之后遭阳九,厥角稽首二百州,正气扫地山河羞!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间关归国洗日光,白麻重拜不敢当!出师三年劳且苦,咫尺长安不可睹!非无(九虎)虎士如林,一日不戒为人擒。楼船千艘下天角,两雄相遭相喷薄。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鹬蚌。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河带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浮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岸,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夜船船鼾睡声。北家去军八千里,椎牛(酉丽)酒人人喜。惟有孤臣泪双垂,明明不敢向人啼,六飞暮霭知何处,大水茫茫隔烟雾。我期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作为故事结局的一点花絮,张弘范临离开崖山的时候,命人在一面石壁上刻下了“张弘范灭宋于此”七个大字以标榜自己的千秋功业。可是不知多久以后的一天早上,人们惊奇的发现石刻上方又多了一个“宋”字,合起来便是“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2 05: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