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莫做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0: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联解体后,确立了美国一霸称雄的地位。苏联解体除了国内原因之外,中苏分歧和中苏对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中苏对抗使苏美争霸的天平逐渐向美国倾斜。这也是苏联在珍宝岛事件后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攻击,意外受到美国干预的原因。苏联对中国军事行动的胜利意味着苏联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势力的削弱,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大国博弈的势态使美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使苏联没有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而面临相关的经济危机。苏联在关键时刻选择与中国对抗,显然是犯了战略性的错误。这为中美关系的缓和铺平了道路,也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埋下了荆棘。美、苏、中三大国的这次较量,以美胜苏败的结果告终。
1969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到那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
1969年10月15日晚7时许,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们有关,而且已经拟定了同我们进行核战的具体计划。”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国会站到中国一边?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请马上拨通驻美使馆电话。”几分钟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宁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情况属实,两小时前我同基辛格会晤过,他明确表达了尼克松总统认为中国利益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他们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们将首先参战。基辛格还透露,总统已签署了一份准备对我国130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核报复的密令。一旦我们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他们的报复计划便告开始。”听完后,勃列日涅夫愤怒地喊道“美国出卖了我们”。
苏联错误的战略决策使美国通过大国平衡战略不战而胜,堪称大国博弈技巧的经典。目前,一雄独霸的美国对世界虎视眈眈,其形势与苏美两雄争霸不可同日而语,单边主义的美国国策势在必行,多边主义的异端势力成为被打击对象。在先发制人打击战略下,平衡战略已经过时。目前的国际形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十分相似,各国都争先恐后地回避美国的打击锋芒,力图将战争祸水引向第三国,借以求得本国的和平发展时间。
日本因为承认美国的单边主义而得到战略的优势地位,自朝鲜战争以来,日本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事实上,由于珍珠港偷袭事件和广岛长崎原*子DAN惨案,日美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猜疑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侵略历史和日本的不承认主义,日本在亚洲也非常孤立。但是,中美的潜在对抗,使日本成为美国制约中国的一个棋子,得到美国的特别支持。春秋战国时期的远交近攻战略,被日本政治家发扬光大了。实际上,日本未必就甘心一辈子做美国的马前卒。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美国人的实用策略同样也被日本人所应用。
俄国专家对美国的战略分析颇有道理,其弦外之音不言而喻:美国大中东前景战略是征服伊斯兰世界核心国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而在印尼这样的与美国发生大规模战争可能性较小的国家,美国应集中力量采取非军事措施,帮助地方当局,操纵其政治进程。解决伊斯兰世界核心问题刻不容缓,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只是开始,伊朗加速实现核项目会急剧改变地区军政局势,使得和平解决对抗的方式不再可能。美军第二战略优先方向是东亚,是美国实现世界秩序的重点地区。今后,在不断强大的中国、巨大的中国市场及中国政治和战略需求中间谋求平衡,已不太可能。美军战略是遏制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阻止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美国认为中国正在对其世界利益造成影响,开始以一个全球地缘政治对手来对待中国。
中美是否存在实质性的利益冲突?这不仅取决于美国必行的国际战略,也取决于中国执行的国际战略。一心想独霸世界的美国对多边主义恨之入骨,打击多边主义的出头鸟是美国的既定政策。欧盟原是美国的盟友,欧盟的发展使美国的独霸地位受到挑战,德法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反叛态度既是实例。在世界诸多的多边势力中,欧盟不会是美国首发攻击对象,软弱而又矛盾重重的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国家已成为美国的猎物。如果中国积极奉行多边主义,中美之间的猜忌和对抗就不可避免。
中国奉行多边主义是否能保证自己的安全?结论是否定的。如果中美发生直接对抗,世界上任何一种势力都无实力帮助中国。中美对抗的结局是,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破坏,美国实力受到削弱,欧盟和俄国得到发展和恢复的时间。正如“谁来供应中国”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谁来助战中国”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中国奉行积极的多边主义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俄国在石油输送管道问题上偏袒日本的做法表明多边主义政策的非现实性,表明多边主义阵营不可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不能形成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六国联合战线。
中国应该实行积极的中立政策,说服美国通过联合国解决国际争端,裁减军备,改善环境,和平发展,逐步达到世界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统一。中国的积极中立政策可表明中国不称霸的意愿,会得到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欢迎与支持,中国和美国走向非对抗,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事实上,中国与美国距离遥远,没有领土领海的历史争端,对美国没有直接的军事威胁,处于地缘政治的有利条件。美国国内“中国威胁论”的宣传,是担心中国异军突起,与其争霸;美国国外“中国威胁论”的宣传,是挑起中美对抗,达到消耗美国势力、中断中国经济发展和换取自身生存空间的一石三鸟的策略。中国的真正的威胁不是来自美国,而是来自多边主义的第三种势力,建立中美互利互信的机制非常必要。
大国博弈,险象丛生,切莫做大国间争霸的牺牲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20:4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