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30万冤魂前 诺奖得主一言不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3 23: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沉默的大江健三郎 昨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知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到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他5次访华中首次来到该馆。昨天下午3点,天空飘起了细雨,江东门纪念馆显得格外肃穆。顶着花白头发、戴副黑框眼镜的71岁老人大江健三郎如期出现在馆内,但在全程参观中,这位老人始终未发一言,只是不停地点头。(记者 泱波/摄)

  昨天,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得主大江健三郎到江东门纪念馆参观

   “铜版路”上,俯首细看

  大江健三郎一下车,手中始终拿着两样东西,一个大笔记本,一个深绿的小袋子,而他的脸上,一直都比较平静,看不到心潮起伏的样子,厚厚的眼镜,让他看上去显得深沉。他始终抿着嘴巴,就算是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握手的时候,也没有作出任何表情。

  不过,虽然脸上平静,但71岁老人的内心却是变化的,从他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可以看得出来。让大江健三郎的心灵为之一颤的,是纪念馆内那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死难者脚印,在“铜版路”上,为了看清这些脚印,老人边听着翻译,边点着头,有的时候,为了看得更清楚些,还忍不住俯下身体细细观看。

   纪念碑前,不断点头

  “当时,南京遇难的同胞有30万,其中有一半不是在安全区,而是在江边遇难的。拉贝日记中说的20万人,指的是安全区内的难民,不包括江边的……”在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亲自给大江健三郎当讲解员。老人的脸上渐渐变得严肃,听到一组数字,不断地点头。

  纪念馆内的纪念碑很多,老人每次都在纪念碑前停下,听着朱成山的讲解,非常耐心,有时候怕没听清楚,还特意把耳朵给侧起来。而每一个纪念碑前,他都不断地点头,一路看下来,点头的次数不少于百下。


   看到白骨,两手摩挲

  当大江健三郎来到埋着白骨的“万人坑”前,听到死者不是三五岁的孩童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时,大江健三郎原本苍白的脸有点涨红,双手不时绞动着,或在笔记本上不停地摩挲着。

  在史料陈列馆内有一幅图,图上是一位穿着旗袍的妇女,名为《赴刑》,朱成山介绍说这幅图日本右翼至今不承认,称这是妇女正常劳作的画面。朱馆长告诉大江健三郎,中国的劳动妇女是不会穿着旗袍下地的,所以劳动说纯属无稽之谈……大江健三郎认真地听着,神色凝重。战争的浩劫,大江健三郎也有切肤之痛,他多次到广岛调查遭受原*子DAN爆炸的惨状,亲眼目睹了原*子DAN爆炸的受害者多年后仍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把这些形象一个个地记录了下来,写成随笔集《广岛札记》。

  面对30万遇难同胞的亡灵,大江健三郎也许备感沉重,感受无法用三言两语来表达,参观自始至终,他一句话也没说,唯一的动作就是听解说时不停地点头。

   要把幸存者故事写进书里

  参观后,大江健三郎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姜根福进行了座谈,两位年近8旬的老人向他讲述了当年的遭遇,大江认真地记录着,不时深深地点头。他表示,自己虽然也听说过他们的经历,但是面对他们的讲述还是非常震惊。此次来华他要多收集些资料,两位老人的故事他也会写在自己的书里。座谈结束后,他还与两位老人握手、合影,在纪念馆的留言簿里,他也表达了对战争浩劫的反思和对和平、对中日友好的期盼。也许是参观过程过于激动,在座谈会上,老人显得有些不舒服,最后,不得不推掉了当天的晚宴。

  据北京来的陪同人员介绍,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大江在日本的生活并不富裕,保持着文化人的简朴,但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却让她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自愧不如。他的脚上穿着一双黑色旅游鞋,见证了他马不停蹄的中国之行。从9日起,他在北京举行了两场演讲,一场签售(封笔之作《别了,我的书》),一场文学研讨会,还参观了毛**纪念堂和故宫。按照行程,他今天上午还将前往中山陵拜谒,下午即返京作题为《鲁迅,中国,我》的演讲。(记者/胡玉梅 毛丽萍)

   12岁就读鲁迅的诺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1935年生于日本四国,1958年以《饲养》一书获芥川奖,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此后,他将文化人类学的理念逐步引进创作。他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由此也奠定了他国际作家的位置。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涉猎广且具有人本关怀的精神,政治、核能危机、生与死均呈现在他的创作中。199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大奖。

  大江健三郎儿时便受到鲁迅等中国作家的影响。他说:“我从12岁开始阅读鲁迅作品,此后从未间断,并贯穿了我的创作生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24 22: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