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20的全球经济新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00: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尔G20峰会值得关注。新兴经济体的政治分量正变得越来越大,不再仅仅只是参与者,而是开始充当主导者。
  在两大关键领域——宏观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新兴经济体已经占据了主动。首尔峰会出台了将宏观经济与发展两大日程相联系的出色方案,并将于2011年起实施。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特征是冰火两重天。美国和欧洲大部仍在2008年秋爆发的金融危机后遗症中举步维艰,失业率高企,经济增长缓慢,银行部门问题依旧。但新兴市场大体上已从危机中恢复。2009年,全球经济都在苦苦挣扎,但在2010年,新兴市场已出现强势反弹,发达国家则没有。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IMF《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数据说明了一切。2010年,高收入国家GDP增长率预计仅为2.7%,而G20中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余发展中世界一起,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1%。亚洲的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尤佳,将达到9.4%的增长率。拉美的增速预计为5.7%。即使是传统上经济增长缓慢的下撒哈拉的非洲,2010年也将增长5%。
  全球经济的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反映了2008年金融危机源自发达国家自身过度借贷这一事实。两大高收入经济体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美国消费者——受贷款人不断向信用低下的家庭发放贷款的推动——大量举债支付房款和车款。这是危机的主因。欧盟外围国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自加入欧元区以来也大举借款,催生了房地产泡沫,最后像美国一样破灭了。
  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多避免了灾难性的过度借贷。毫无疑问,一大原因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令人记忆犹新,这使得新兴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限制银行贷款和资本流入。总体而言,在过去十年中,亚洲新兴经济体相当稳健。巴西亦然,该国在1999年也经历过危机。非洲和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首尔峰会上,美国政府的方案要求世界盈余地区增加国内需求(主要是消费需求)以刺激进口,从而帮助赤字地区(包括美国)实现复苏。G20新兴经济体成员并未屈从。他们的反应直截了当:危机源头乃是美国过度借贷,因此这是美国,而不是它们的责任,应该由美国来收拾烂摊子。美国必须削减预算赤字,提高储蓄率,逐渐稳定国内情况。
  新兴经济体对美国的第二套方案——美联储的所谓“量化宽松”的反应也差不多。新兴经济体再次联合起来予以反击。它们告诉美国,不要人为提高货币供给,因为这会造成催生另一种金融泡沫的风险,受害人将是新兴经济体和商品市场。新兴市场再一次传递了清晰的信号:美国不应该只玩财政刺激或是印钱的把戏,而应该进行长期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刺激储蓄、投资和净出口。
  新兴经济体希望将目标从短期宏观经济刺激和失衡问题转移到长期发展问题上来。东道国韩国尤为卖力。韩国呼吁G20成员将关注点集中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高农业产量、为发展中经济体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等挑战上来。这是长期发展事宜首次被明确纳入G20日程,也是新兴经济体在G20集团地缘政治力量版图上崛起的信号。
  协商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与G20互动的新框架,即首尔宣言。G20的决定是正确的,其所关注的全球发展日程正是主要经济的比较优势:为公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融资、商业开发、以及支持贫困国家的农业升级。发展日程上的其他部分,如卫生和教育,则不在G20的关注事项之列。
  新版G20发展日程既包括了对全球失衡问题的担忧,又包括了加速贫困国家发展速度的需要,提出了一个将这两大问题合而为一的好方法。美国一直在敦促中国、德国、日本及其他国家提高消费以刺激需求。但盈余国的高储蓄率有更好的用武之地。G20应该致力于推动这些储蓄用于最贫困国家,为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融资,而不是推动盈余国家庭扩大消费。
  印度总理辛格一语中的。他指出,下撒哈拉非洲地区现在是吸收资本流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候选。他建议将G20盈余用到这些国家和其他贫穷国家去,为此类投资融资。“换句话说,”辛格道,“我们需要撬动一种类型的失衡来解决另一种类型的失衡。”
  通过将中国、德国、日本和其他盈余国的储蓄用于贫穷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世界经济将真正地和谐起来。G20努力或许正是这一重要过程的第一步。
  杰弗里·萨克斯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地球研究所主任。他也是联合国秘书长千年发展计划特别顾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4-6 15:45: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2 03:5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