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建立的重要合作机制。从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次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10年来,中非关系取得了长足进步,论坛已经成为新时代南南合作的典范。再过十几天,由中国政府派遣的10名高级援非农业专家即将离开津巴布韦,他们为当地农业发展带去了怎样的变化,当地人又从中国专家那里学到了哪些新的农业技术呢?
在津巴布韦工作的中国援非农业专家中,何旺教授是唯一一位渔业专家。身为女性,生活在条件艰苦的津巴布韦,她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津巴布韦的)工作环境确实太艰苦了,设施太简陋了。刚来的时候,遍地杂草,(养鱼的)池塘里面草差不多有一米多高,而且没电、没水、通信也没有。直到上个月才来电,现在都还没来水。所以每天做了实验,或是做完其他比较脏的事情,也只能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水洗手、清洁仪器设备等。”
何旺说,尽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她还是认为在津巴布韦生活的一年是快乐的,因为这里的人们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她刚到津巴布韦的时候,这里人养鱼基本就是靠天吃饭,但现在他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养鱼知识和技术。何旺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
何旺说:“有一次我们的技术人员拿了鱼给我看,(他问)‘哎呀,这个鱼,你看是什么病。’外面鱼没有受伤也没有病害的特征,解剖之后,也没有病害的特征。根据温度的记载,(鱼池)到了晚上才只有几度,所以说这个鱼完全是冻死的。另外还有一个,在这里我看到(鱼池的)水特别清、特别亮,所以说里面根本就没有食物,像我们中国讲的‘水清无鱼’。为了提高他们的认识,我就做了一个实验,用当地的粪肥发酵,培育大量天然饵料。为了让他们看到效果,我用了4个鱼池做对比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最高浓度的实验鱼池,(鱼的产量)增加了3.3倍。当地农民过来(看到实验结果,表示)也要用这种方法来养鱼。”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柏森·库斯瓦巴迪卡是津巴布韦农业部首席技术员,他用“惊喜”形容何旺给津巴布韦水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说,何教授在津巴布韦待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却在研究和深入基层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她为我们带来了经济实用的技术,这对当地贫穷的农民非常有吸引力,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当地津巴布韦)人都对养鱼产生了兴趣。很多原本在家无所事事的当地妇女,也被这位从中国来的女性深深感染。何教授到过津巴布韦大部分的省份,很多人因为她而开始从事渔业饲养。”
为了让津巴布韦人更好的掌握水产饲养知识,中国政府还邀请库斯瓦巴迪卡到中国实地学习了一段时间,他说:“我的中国之行将对整个津巴布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他们给我的不是鱼,也不是钓鱼的工具,而是(养鱼)的知识。这些知识现在已经让我受益,而我将去培训更多的人。这些知识将通过我,传播到津巴布韦各地,这将在丰富个体家庭餐桌的同时,也让所有津巴布韦人民受益。”
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这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高产水稻是帮助中国实现这一奇迹的关键。刘桂富教授是中国国内知名的水稻专家,然而刚到津巴布韦的时候,由于当地农业灌溉设施相对落后,当地主要种植旱稻,刘教授有几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开始他们的用地都是有安排的,后来我们专家做实验需要地,对方提出很小的一块地要给他400美金。后来在一个菜地的实验地他们就想办法给我弄了一小块(出来)。这一小块地可是相当宝贵的,因为他们原本都种上了用于种子实验的蔬菜,而且地里还有灌溉设施,一般来讲,这个是很难要的到的,但他们还是忍痛割爱了。给我做实验之后,看到我的实验长势相当不错,他们又把旁边的菜除掉,再继续扩大我的实验面积。这一点也让我很感动。”
克服了最初的困难,刘桂富和他的津巴布韦同事也相处得越来越好。中国政府每年都会邀请数位津巴布韦农业专家到袁隆平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免费学习三个月。但由于时间紧,语言交流又不通畅,一些津巴布韦专家反应,“吃不透”中国的水稻杂交技术。刘桂富于是就义务给同事们办起了研讲班,一讲就讲了整整3天。
穆科伊是津巴布韦农业部科研中心的研究员,他告诉记者在中国专家之前,他也曾经接触过不少西方农业专家,但真正毫无保留地传授农业生产经验的,中国专家是第一。“以刘教授为代表的中国专家和西方专家非常的不同。刘教授会把自己放在和我们一个水平上,跟他合作,感觉他就是我们自己人。西方专家在我们面前爱颐使气指,显得很有权威,他们总是端着。刘教授就不同了,在合作的时候,会同我们分享他的经验。有时,西方的专家会不那么情愿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因此我们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能够和刘教授一起工作。”
穆科伊说,援非中国农业专家仅仅是中国对津巴布韦帮助的一小部分,中国长期以来对津巴布韦提供的无私援助,让每一个津巴布韦人都得到了实惠。“我们从中国政府那里受益良多。由于中国政府的帮助,我们在农业领域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特别像是农业灌溉设施建设、维修等等。我们从中国对我们的帮助以及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得到很多启发。津巴布韦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得到了很多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