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举行得恰到好处。在中美以及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之际,在世界经济笼罩着二次探底疑云之时,温Jiabao总理的欧洲之行,不仅有丰富的经济内涵,更有耐人寻味的外交奇效。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韩黄海军演、美方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以及人民币汇率之争,使得中美关系陷入微妙境地,美国媒体更有《中美若决裂,灾难行将至》的担忧。在这种背景下,处理好中美关系,不仅对双方十分重要,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都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硬碰硬或者激化矛盾不是明智之举,转移注意力则有着一石二鸟的功效,而中国与欧盟的接近就有着这样的增效作用。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平稳度过美国的中期选举。尽管不是全部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选战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中美在汇率等问题上的矛盾,一些政客为了胜选,不惜以中美关系为代价,希望通过这种愤青的表现赢得选民的支持。而奥巴马政府的弱势,以及为民主党拉票的压力,也使其做了太多妥协,并做出了许多生硬的表态。
11月2日选举的结果尚不得而知,但现在可知的事情是,那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事情至少可以少些选战的“功利色彩”,而如果共和党得势,国会山的政治氛围可望出现很大变化,理性的声音会多起来,客观上有利于中美两国有话好好说。
好处之二,是促使美国国内进行反思。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一个危险是,一旦这样做影响到太多方面的经济利益,那些可以将其政治化的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政治风险。
微妙之处就在这里。尽管美欧是同盟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会为了配合美国牺牲经济利益,也一起和中国唱反调,毕竟13亿的机会是近视眼也忽略不掉的。
东边日出西边雨。中美之间贸易受阻,恰好是欧洲人的好机会。苦于出口乏力的法德等国,看到奥巴马政府将用来实现出口倍增的最大一块蛋糕热情洋溢地让出来,怎能不喜不自禁地接棒?
在10月6日公布的《联合新闻公报》中,对美国人执迷不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只字未提,有的只是双方在经贸、安全等各个领域的积极合作意向。耐人寻味的是,在美国人最希望与中国进行合作的领域,中欧“领导人一致认为,需要采取适当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以支持双方在节能、提高能效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更多停留在嘴上的中美绿色经济合作,将很有可能被中欧绿色经济合作取而代之,至少是分流和缩水。
不仅如此,欧方还特别表示,要反对贸易战、货币战等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以便中欧双方进一步扩大双方的经贸合作和相互投资。在华盛顿的一些人磨刀霍霍准备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之时,欧洲领导人明确表示,欧中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发展对华关系是欧盟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
如果说,现在很多事情还停留在蓝图阶段,可一旦迅速进入落实状态,那就意味着,很多美国公司将会面临来自欧洲更多的挑战,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只会使它们失去和错过越来越多的机会。利益会跳出来说话的,到时候,国会和白宫就需要重新看待美国的对华政策了。
事实上,这也反映出中国外交在新世纪的一个变化。用欧盟前贸易委员利昂·布里坦的话说,“中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美国市场这一个篮子里,一方面是出于政治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证多样性的考虑。”显然,通过对能源供应多元化等战略目标的追求,中国人已真切地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如果多一种选择,处境会更好一些。”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通过更广泛的国际政治博弈,中国发现在继续努力维护与美国等国的关系的同时,也很有必要与日渐壮大而且与美国有别的欧盟发展和强化关系。在中国看来,欧盟是奉行“多边主义”的,它从一开始便是单一民族独立国家的团体,并主张通过超国家的途径来解决国际问题,在这方面,双方颇有共同语言。不仅如此,中国现在所力争做到的避免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割裂开来的平衡思路,也与欧洲主流的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思潮不谋而合。而平等和双赢,恰恰也正是中国与欧盟及其他国家更趋接近和一致的追求与合作基础。
中欧之间得以不断加深关系,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这种相互需要和亲近的感受是相互的。事实上,自柏林墙倒塌后,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差距就一直在不断扩大,而这一切在“9·11”之后变得更加明显了。虽然欧洲暂时还没有成为另一个美国,但欧洲还是希望能更好地平衡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在法国等国看来,同中国及俄罗斯发展关系是两个重要的平衡“砝码”,在某种意义上,欧盟也只有同另外两个重要的全球角色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它这“一极”才能在面对占优势的美国时增加自己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几年中,欧洲人正试图以“欧洲的眼光”、而不是以“美国的眼光”来看中国,尽量避免有思想上的偏见,他们确信这种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看到中国社会渴望改善生活、渴望社会稳定的真实愿望,这会使他们不自觉地跟着美国转。在许多欧洲人看来,中国希望获得发展、走出贫困并在世界上获得应有的地位,这个愿望是合情合理的,这也符合主张一体化的欧洲的利益,因为它们希望这个世界是多极的。
这种认识在金融危机之后得到进一步强化。希腊等国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洲意识到经济复苏仍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富有活力和潜力的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如果说,中国积极发展与欧洲及多数发展中国家关系有着左右逢源并化解来自美国的压力的功效的话,欧盟乃至俄罗斯,又何尝不是在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