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中国***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2002年11月中国***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国***章程》中规定:“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思想。毛**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思想指引下,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江**《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中也曾经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同志、邓小平同志,都为我们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毛**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第一,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指贯通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般原理,即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普遍适用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概括的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般规律,而每个民族与国家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的。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民族历史特点的理论和路线,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才能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国革命或建设中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认识工具和行动指南。第二,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中期,中国***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中国***要想中国革命得到发展和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制定适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做到: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正确结合。第二,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提高全党的总体理论水平,为实现这种结合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三,从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大局出发、从全局着眼,紧紧抓住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最大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第四,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世界眼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融入新思想、新观点。第五,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毛**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二十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以及“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为毛**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思想成型、成熟于二十世纪前、中期,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随后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在此之前,中国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是隔绝的,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人还寥寥无几。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的形象描写。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不能原样走“俄国人的路”,因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毛**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产生的。
(二)毛**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为毛**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1、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与文化条件。1915年9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一场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运动。他们追求民主,提倡科学,以磅礴之气势给了封建的专制主义、伦理道德以及迷信、愚昧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启发了人们的科学理性和民主主义的觉悟,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的传入敞开了大门,激励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而也就为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与文化条件。
2、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延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传播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内:经济上,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物质基础;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外:十月革命的影响。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巨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将眼光转向俄国,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初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重新考虑中国前途问题,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指导思想——毛**思想。
(三)毛**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到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作为近代社会新兴阶级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现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已达200多万。尽管这个数字在全国人口总数中的比例不大,甚至可以说还很小;但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毕竟代表了新的生产力,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几年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中国工人阶级处在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的发展变化之中。正如列宁在1912年就指出:“由于在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上海,中国无产阶级也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这样和那样的中国的社会民主工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必须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已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2、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已有200多万人。尽管这个数字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毕竟代表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属于自己阶级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和革命政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四)毛**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级、阶层中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引进一种确实能从根本上使中国摆脱落后与挨打状态的主义、学说。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代表了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中国***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是,帝国主义的屡屡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迷梦。即使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革命最终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中国的先进分子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思想武器,为改造中国和世界指明航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中国化,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的客观需要。
2、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成为世界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这些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犬牙交错,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在这样的国家里发生的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这就给革命政党提出了超乎寻常的理论要求。
3、如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正确判断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各阶级的状况、科学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制定符合中国情况的革命路线,解决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给予现成答案的特殊问题。不仅为毛**思想的产生提出了迫切的客观要求,也为毛**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毛**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以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思想。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思想是在中国***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一历史进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阶段。
(一)毛**思想的开始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最早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代表性文章。
中国***成立初期,李大钊等已经初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应该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思想,他们开始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来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1922年**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23年**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之后,党在革命实践中,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25年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与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等重要思想。在此前后,党的许多领导人发表各具特色的文章,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而独到的阐述。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决议与党的领导人的文章交相辉映,开始形成了中国***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主要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任务,关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关于中国资产阶级和统一战线,关于武装斗争等。毛**在这个阶段虽然还不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他在从事革命的实践中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作了认真的理论上的探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时期,他发表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最初成果。1925年11月,毛**提出的“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DADAO帝国主义,DADAO军阀,DADAO买办地主阶级(即与帝国主义、军阀有密切关系之中国大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右翼),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的思想,可以说是党在这时期初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集中概括。遗憾的是,中国***早期领导人的这些符合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没有转化为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相反,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右的错误倾向,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
(二)毛**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7年至1935年,即土地革命前、中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和“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形成。毛**《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是“活的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代表作。
在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考试大纲”里(由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中出)的一句话——“毛**思想是在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展开来讲,即:
1、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是毛**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以毛**为代表的中国***人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同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基本形成了体现毛**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标志着毛**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复兴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不仅率先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先在农村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待时机,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没有的新的革命道路。而且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走这样一条新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阐述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毛**同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30年5月,毛**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论述,已经包含了后来中国***称之为“毛**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思想的基本形成。
在毛**思想形成过程中,1928年召开的**六大等党的重要会议和周恩来、瞿秋白、朱德、刘少奇等党的其他领导人,也为毛**思想的形成作出了各自的努力,从不同的方面提出过许多正确的主张和思想观点,为毛**思想的形成及其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2、毛**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思想成果集中反映在“革命新道路”理论上。在土地革命的前、中期,毛**不仅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先在农村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待时机,夺取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的革命发展道路;而且从理论上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走这样一条新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阐述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关于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以及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2)关于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3)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4)关于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5)关于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6)关于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并且把小块红色政权的发展同将来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3、毛**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毛**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重点)、《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
(三)毛**思想走向成熟时期,即“毛**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阶段”(时间大体上是自1935年至1945年,即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思想的科学概念的提出和毛**思想被确立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1、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的**七大,是毛**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毛**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大力进行理论研究工作,着重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1942年至1945年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这场整风运动,全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毛**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毛**思想在**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思想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其原因多方面的。这主要是: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毛**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这种胜利与失败的反复交替与鲜明对比,促使以毛**为代表的中国***人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揭示中国革命的规律。第二,毛**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从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到1938年9月的六届六中全会,毛**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这使毛**能够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总揽中国革命全局,系统进行中国革命理论的研究。正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又反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的思想原则。毛**还率先垂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工作,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使毛**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以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抗日战争这个大舞台,以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纵横捭阖,正确处理各种特殊的复杂矛盾,造就了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积累了超乎寻常的丰富经验,毛**思想正是在科学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第四,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认清了教条主义的危害,端正了思想路线,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这种全党范围的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了毛**思想的成熟。 这个时期,毛**撰写了大量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著作。这主要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与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这些著作构建了毛**思想的哲学体系;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进一步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理论;总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及其关系;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等等。从而,科学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毛**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3、在这个时期,以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形成。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为毛**思想的成熟继续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论党》,周恩来的《关于党的“六大” 研究 》、《论统一战线》,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等,分别从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丰富了毛**思想的内容,共同构建了毛**思想的科学体系。
(四)毛**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45年至1956年,即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继续发展”的标志是——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抗日战争后,中国***领导全国人民在毛**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思想继续在实践中发展。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科学地总结了七大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与经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毛**及时地率领全党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可贵的成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作为以毛**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为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2、毛**思想继续发展时期的主要思想成果有:(1)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2)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3)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4)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5)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6)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7)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9)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思想;(10)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
3、毛**思想继续发展时期的主要著作有:毛**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五)毛**思想曲折发展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57年至1976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1、在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之始,毛**思想在新形势下有新发展。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以毛**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和理论概括,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它标志着毛**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毛**思的想发展遇到了曲折,党和毛**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方面,从1956年起,毛**带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和毛**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另一方面,在探索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使毛**思想的发展遇到了曲折。这种正确与错误交错并存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全党的集体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于毛**本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这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自然不属于毛**思想的科学体系。
3、毛**思想曲折发展时期的主要著作是:《毛**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 |
|